论曰:《诗》云:”《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苦之心焉。”故古诗之道,各存六义,然终归于正,不离乎雅。是以昔贤妇人,散情文墨,斑斑简牍。概而论之,后来班姬伤秋扇以暂恩,谢娥咏絮雪而同素;大家《七诫》,执者修者;蔡琰《胡笳》,闻而心折。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诚,欲见于悠远,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见志,岂泛滥之故,使人击节沾洒,弹指追念,良有谓焉。噫!笔墨固非女子之事,亦在用之如何耳。苟天之可逃,礼不必备,则词为自献之具,诗有妒情之作,衣服饮食,无闲净之容,铅华膏泽,多鲜饰之态,故不相宜矣。是播恶于众,何《关雎》之义哉历观唐以雅道奖士类,而闺阁英秀,亦能熏染,锦心绣口,蕙情兰性,足可尚矣。中间如李季兰、鱼玄机,皆跃出方外,修清净之教,陶写幽怀,留连光景,逍遥闲暇之功,无非云水之念,与名儒比隆,珠往琼复。然浮艳委托之心,终不能尽,白璧微瑕,惟在此耳。薛涛流落歌舞,以灵慧获名当时,此亦难矣。三者既不可略,如刘媛、刘云、鲍君徽、崔仲容、道士元淳、薛缊、崔公达、张窈窕、程长文、梁琼、廉氏、姚月华、裴羽仙、刘瑶、常浩、葛鸦儿、崔莺莺、谭意哥、户部侍郎吉中孚妻张夫人、鲍参军妻文姬、杜羔妻赵氏、张建封妾盼盼、南楚材妻薛媛等,皆能华藻,才色双美者也。或望幸离宫,伤宠后掖;或以从军万里,断绝音耗;或祗役连年,迢遥风水;或为宕子妻,或为商人妇。花雨春夜,月露秋天,玄鸟将谢,宾鸿来届;捣锦石之流黄,织回文于缃绮,魂梦飞远,关山到难。当此时也,濡毫命素,写怨书怀,一语一联,俱堪堕泪。至若间以丰丽,杂以纤秾,导淫奔之约,叙久旷之情,不假绿琴,但飞红纸,中间不能免焉。尺有短而寸有长,故未欲椎埋之云尔。

【诗句释义】

《诗》云:“《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苦之心焉。”故古诗之道,各存六义,然终归于正,不离乎雅。是以昔贤妇人,散情文墨,斑斑简牍。概而论之,后来班姬伤秋扇以暂恩,谢娥咏絮雪而同素;大家《七诫》,执者修者;蔡琰《胡笳》,闻而心折。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诚,欲见于悠远,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见志,岂泛滥之故,使人击节沾洒,弹指追念,良有谓焉。噫!笔墨固非女子之事,亦在用之如何耳。苟天之可逃,礼不必备,则词为自献之具,诗有妒情之作。衣服饮食,无闲净之容,铅华膏泽,多鲜饰之态,故不相宜矣。是播恶于众,何《关雎》之义哉?

【译文】

《诗经》上说:“《关雎》啊,喜悦得到好女子来配和君子。忧愁在于举荐贤人,而不沉溺自己的美貌。思念窈窕女子,思念贤能的人才,却没有悲伤痛苦的心思。”所以古人写诗的道理,各自保存六种内容,但最终都是归于正道,不离于雅颂。因此从前的贤德女子,散情于文墨之中,留下斑斑点点的简札。概而言之,后来的班姬伤心秋扇被君王暂时使用,谢娥吟诵落雪的飞花与她一样洁白;大家的作品如《七诫》,是作者和持戒者的;蔡琰的《胡笳曲》,听了之后让人心为之震动。他们都是具有明确操守、美德的诚心,希望能够传播给远方的人,寄寓在文字中表达情感,含着笔端显露志向,这难道是因为随意地写作,让人们击节赞叹、追忆感慨吗?唉!笔墨本不是女子的事,关键在于怎样使用它罢了。如果上天能够逃脱,礼制不必完备,那么诗词就成了自我献媚的工具,诗作就有挑拨感情的性质。穿着朴素的衣服,吃着平常的饮食,没有多余的装饰,涂脂抹粉,多是艳丽打扮的姿态,因此就不合适了。这样就会播下恶意于众人之中,怎能符合《关雎》的宗旨呢?

【赏析】

此诗选自《唐才子传·李季兰》。李季兰是唐代著名女性诗人,她出身名门望族,才华横溢,性情高雅,善书法绘画。这首诗通过她的自述,展现了她在诗歌创作中的才华和风格。

李季兰以“诗”开篇,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她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强调诗歌创作应该遵循正道,远离俗气。《诗经》中“关雎”的篇章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赞美,而李季兰则将这一主题运用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她通过描绘自己在诗歌创作中的努力和成就,表达了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对诗歌形式的严格要求上,更体现在对诗歌内容的深刻把握上。

李季兰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解。她认为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应该承载着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因此,她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深度。这种创作态度使她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李季兰通过自身的经历和遭遇,展示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她出身名门望族,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审美观。这使得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情境时,都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进行观察和感悟。她的创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了她的独立自主和个性鲜明的特点。这种创作态度使她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李季兰在诗歌创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由于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较多限制较大,使得她无法像男性文人那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而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追求和艺术理想,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和技巧。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她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和广泛的赞誉。

李季兰的诗歌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展现了唐代女性诗人的独特风采。她用自己的诗歌诠释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诗歌创作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使她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