颀,东川人。开元二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及第。调新乡县尉。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服饵丹砂,明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一时名辈,莫不重之。工诗,发调既清,修词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多为放浪之语,足可震荡心神。惜其伟材,只到黄绶。故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有集今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句分析即可。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颀”意思是李颀;东川人:李颀是唐朝的诗人;开元二十三年:开元二十三年,指的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中了进士;贾季邻榜:指贾季邻科考及第。
调新乡县尉:调到新乡县当县尉。
性疏简:性格率直简慢。厌薄世务:讨厌世间烦琐的事务。
慕神仙,服饵丹砂:羡慕神仙,服用丹砂以求得长生。
明轻举之道:懂得轻松飘逸的方法。
结好尘喧之外:交游在尘世喧嚣以外的地方。
一时名辈:当时有名的人。
工诗:擅长写诗。发调既清:指作品风格清新。修词亦秀:修饰文辞也很秀丽。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杂七杂八的诗歌都善于,玄理最长,即玄理最长,即玄理最长,玄理最长。多为放浪之语:大多有放荡不羁的语言。足可震荡心神:足以震撼人的心灵。惜其伟材,只到黄绶:可惜其才能非凡,只能做小官,直到黄绶即九品官员的最低等级。
所以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所以评论家们常常把他的作品评价得比众人的还要高。故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所以评论家们常常把他的作品评价得比众人的还要高。
【答案】
这首诗是李颀在科举考试成功后写的一首赠友诗。前四句是说李颀出身平民,但性情豪迈,不拘俗礼,厌恶世俗,追求长生不死。后六句说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只做了小官,未能大展宏图。最后两句说世人对他的评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