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龄,字少伯,太原人。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辞,迁校书郎。

后以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愆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

有诗集五卷,又述作诗格律、境思、体例,共十四篇,为《诗格》一卷,又,《诗中密旨》一卷,及《古乐府解题》一卷,今并传。自元嘉以还,四百年之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逮储光羲、王昌龄,颇从厥迹,两贤气同而体别也。王稍声峻,奇句俊格,惊耳骇目。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长叹,至归全之道,不亦痛哉。

昌龄,字少伯,太原人。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辞,迁校书郎。
【注释】:王昌龄是太原人。在开元十五年的科举考试中,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予汜水县尉(一种地方小官)。此外,他还通过了宏辞考试,被升为校书郎。
【赏析】:《唐才子传》是一部记录唐代诗人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文献,其中对王昌龄的记载主要涉及到他的仕途经历和诗艺成就。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王昌龄早年通过考试进入官场,担任过不同的官职,但因某些原因最终被贬至偏远的地方任职。他的诗歌才华得到后世的认可,留下了“诗家夫子王江宁”这样赞誉他的名字。

后以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愆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
【注释】:后来因为王昌龄在小事上的不注意,他被贬为龙标县县尉。在战乱时期,他回到故乡,却因与上司闾丘晓产生矛盾而被杀害。后来在张镐率兵驻扎在河南时,闾丘晓因为迟到而要处决他,但是王昌龄以年迈的父母为由请求宽恕。张镐问他:“你王昌龄的父母想要由谁来照顾呢?”闾丘晓听到这话非常惭愧。
【赏析】:这段记载反映了王昌龄因政治原因多次遭遇挫折,甚至被冤杀的经历。从中可以感受到王昌龄作为一个文人的无奈和悲剧。同时,也展示了他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尊严、坚守原则的精神风貌。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
【注释】:王昌龄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严谨缜密,思路清晰,因此被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他曾担任过江宁县的县令。王昌龄与文士王之涣、辛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都成为诗歌创作的楷模。
【赏析】:这段记载展现了王昌龄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高超的技巧,还与当时其他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这些特点和成就使他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有诗集五卷,又述作诗格律、境思、体例,共十四篇,为《诗格》一卷,又,《诗中密旨》一卷,及《古乐府解题》一卷,今并传。自元嘉以还,四百年之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逮储光羲、王昌龄,颇从厥迹,两贤气同而体别也。王稍声峻,奇句俊格,惊耳骇目。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长叹,至归全之道,不亦痛哉。
【注释】:王昌龄有五卷诗集流传至今,他还编写了关于诗的格律、意境、体制等方面的著作,共计十四篇,形成了《诗格》、《诗中密旨》和《古乐府解题》三部作品,这些都已经被后人传承下来。从元嘉以后四百年的漫长岁月里,曹操、刘桢、陆机、谢灵运等人的风采已经逐渐消失殆尽。直到储光羲和王昌龄的时代,他们仍然能够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但他们的风格有所不同。王昌龄的声音更加高亢激越,他的诗句常常让人感到震撼和惊异。然而,由于晚年过于注重小节问题,导致诽谤和攻击四起,他们因此被迫流放远方,让懂得欣赏他们的人感到无比惋惜和痛心。
【赏析】:这段记载进一步强调了王昌龄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地位和贡献。通过他的诗歌风格和人格特质,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同时,这段记载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态度和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