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
译文 在文辞创作中,情理的设定和运用至关重要,而文采在其中得以展现。刚柔相济是构建文章的基础,根据时代的变迁灵活变通是适应时代的必要。然而,立本有其固定的形式,有时候作者可能会过于偏重于某一方面,使得文辞变得繁杂;而趋时则没有固定的模式,辞句可能会显得繁琐复杂。所以,文章创作的关键在于熔裁,即对文中的情理进行归纳概括,以及矫揉文辞。规范本体称为熔,剪截浮词称为裁。通过熔裁
文心雕龙·书记是《文心雕龙》中的一篇,主要探讨了书牍和笺记的撰写以及它们在政务中的应用。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内容: 1. 故谓谱者: - “谱”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记录或者分类的方法。古人在记录事物时,往往会根据其性质或特征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因此,“故谓谱者”可以理解为作者认为,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记录方法。 2. 注序世统: - 这里的“注”指的是注解、注释的意思
诗句 1. 夫通衢夷坦,而多行捷径者,趋近故也;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 - 白话释义:在宽敞平坦的道路上,选择走捷径的人是因为他们追求便利和快捷。而那些正文清晰明了却常常采用反说方式的人,是因为他们适应世俗的习惯。 - 注释:通衢(四通八达的街道), 夷坦(平坦)。捷径:为达到目的所选择的较短或较便捷的道路。趋近:追求。原文:文心雕龙·定势中“夫通衢夷坦,而多行捷径者,趋近故也”
让我们来理解并翻译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人创作:过去,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受。而辞人(文士)则通过他们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因为诗歌的兴起,是人们内心积累了对事物的思考和不满,因此他们吟咏自己真实的情感,以讽刺那些不合理的事物。这就是诗人创作作品的原因。 2. 辞人的创作:其他的文士们并不是真的感到忧郁,只是为了追求华丽夸张,吸引人们的眼球
【翻译】 情感动于言辞,言辞表达思想,这就像从隐蔽到明显,因内心而表于外。但是人的才能有高下,气度有刚柔,学识有深浅,习惯有雅郑,这都是由情性所铸,被陶冶所凝,所以笔墨变幻莫测,文坛波诡云谲。所以辞理有高低,无人能改变他;风趣有刚柔,也无人能改变他的气度;事义有浅深,也未听说违背他的学识;体式有雅郑,也鲜有人反其习: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去学习,他们的差异就像面孔一样。如果将他们的共同点概括起来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第一句:言以文远,诚哉斯验。 解释:“言”(言辞),“文”(文学、文艺)和“远”(深远、遥远)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意象,表示言辞具有深远的意义或影响。这句话强调了言辞的重要性,并指出其真实性。 第二句:心术既形,英华乃赡。 解释:“心术”(心意、思想)被“形”(表达出来)了,“英华”(才华、智慧)也因此变得丰富。这句话表达了思想和智慧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过程
``` 神思 —— 文心雕龙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这便是“神思”的真义。所谓文之思,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
【诗句】 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 【译文】 情感和意境各异,文体和技巧也有各自的方法,没有哪一个不是通过情感来塑造形体,然后通过形体来确定气势。所谓气势,就是利用有利条件来制作。就像机器发射的箭直,溪流曲折水流湍急,这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
【译文】 桓谭说:“文人各自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喜欢浮夸华而不实的东西,不知道要注重实质;有的人喜好内容繁多而不求精要。”陈思也说:“世上的作者,有的喜欢繁琐地堆积文采,深入挖掘文意;有的喜欢离题辩驳,分析得细致入微。他们所习的不同,所务各异。”这就是文章的“势”不同。刘桢说:“文章的体式有强弱之分,如果文辞已经充分表达出意思,而气势还有余力,那么天下只有一个人能写这种文章了,这是不可得到的
诗句解读 1.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 - "夫"是古汉语的敬词。 - "设文之体"指文章的基本形式或结构。 - "有常"意味着这些格式和规则是固定的、不变的。 - "变文之数"则指的是文章形式的多样性和变化。 2. 何以明其然耶?: - 这是一个提问句式,用来引出下文的解释。 3. 名理相因: - 这里的"名理"指的是文章的内容和道理。 - "相因"意味着内容的相互关联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