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
哀仆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 这句话表达了仆夫(可能是指一个仆人或随从)的悲哀和痛苦,他屡次遭受忧愁与祸患的困扰。 九年之中不吾反兮,思彭咸之水游。 仆夫在这九年的时间中无法摆脱困境,他思念彭咸(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长寿和智慧著称)的自由生活,希望像彭咸一样能够自由地在水中遨游。 惜师延之浮渚兮,赴汨罗之长流。 仆夫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同师延(可能是一位历史人物,具体身份不详)
徐徘徊于山阿兮,飘风来之汹汹。 这句诗的意思是:缓缓地在山上徘徊,忽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 驰余车兮玄石,步余马兮洞庭。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骑着黑色的马车在黑色石头上疾驰,我的马匹则在洞庭湖畔漫步。 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 这句诗的意思是:清晨出发去苍梧,傍晚就投宿在石城。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而玉堂。 这句诗的意思是:乘坐着装饰着荷花的车子,宫殿则是由紫贝壳和美玉构成的。
楚辞 · 九叹 · 其二 · 离世 灵怀其不吾知兮,灵怀其不吾闻。就灵怀之皇祖兮,愬灵怀之鬼神。灵怀曾不吾与兮,即听夫人之谀辞。余辞上参于天地兮,旁引之于四时。指日月使延照兮,抚招摇以质正。立师旷俾端辞兮,命咎繇使并听。兆出名曰正则兮,卦发字曰灵均。余幼既有此鸿节兮,长愈固而弥纯。不从俗而诐行兮,直躬指而信志。不枉绳以追曲兮,屈情素以从事。端余行其如玉兮,述皇舆之踵迹。群阿容以晦光兮
【注释】 博学多识: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时将昏暮白日午:太阳已接近傍晚。 朅来归耕永自疏:回来后便永远地疏远了世俗的繁华。朅(què),通“蹶”,同“蹶”字,意为返回。 结构野草起屋庐:用野草搭建房屋。 宴处从容观诗书:在闲暇之时从容地观看诗书。宴处,指闲暇无事的时候。 山鸟群鸣我心怀:山鸟齐唱使我心旷神怡。 【赏析】 首联写诗人辞官还乡之后,与世俗隔绝,过着隐居生活,读书写字,欣赏自然之美。
``` 战国策·引语 战胜而国危者,物不断也。 译文:战争中取得胜利却使国家陷入危险的情况是物资供应不上。 注释:战胜: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物不断:物资供应不上;国危:国家陷入危险。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战争的胜利和国家的危难,揭示了战争中物资的重要性,同时也警示统治者在取得胜利的同时要注意维护国家的稳定。 功大而权轻者,地不入也。 译文:功高震主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况是土地不归自己所有。 注释:功大
【注释】 冯谖:战国时齐国策士。孟尝君:齐国贵族,以善养士而著称。相:指宰相。纤介:小的毛病,微小的瑕疵。 【译文】 孟尝君做了几十年宰相,没有遭受一点细小的灾祸,这是冯谖出谋划策的结果。 【赏析】 本诗是《战国策》中记载冯谖为孟尝君谋划的一个故事。文章通过冯谖与孟尝君之间一段对话,表现了冯谖足智多谋、善于谋略的才能和品质,也反映了孟尝君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 冯谖(?——?),齐国著名的策士
诗句: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译文: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贫穷到无法生存,就派人去拜访孟尝君,请求在他门下寄居为食客。 注释:孟尝君(?—前254):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名文(一作田文),以善养士而闻名于世,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冯谖(?—?):战国时期齐国人,因家贫而投靠孟尝君,后成为孟尝君的得力助手。 赏析:本诗通过描写冯谖初来乍到时受到的冷遇
战国策 乐毅报燕王书 乐毅,战国时期著名将领,为燕昭王效力,破齐七十余城,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燕惠王听信谗言,撤销乐毅兵权,致使乐毅畏祸弃燕归赵。本文将逐句翻译《报燕王书》,并分析其深层含义。 臣不佞: 臣不才,不能奉承先王之教,顺左右之心。 臣担心会遭受斧质之罪,伤及先王明察。 臣更怕对足下(指燕国)不利。 臣所以逃奔赵者,是因自负有不肖之罪。 臣不敢为此辩解。 今王使使数罪臣
【诗句释义】 1. 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有些事情是不可以预先知道的,有些事情是不可不去了解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忘记的,有些事情是不可不记住的。” 2. 信陵君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3. 唐雎回答说:“别人不喜欢我,这是可以预先知道的;我自己不喜欢别人,这是不可不去了解的;别人对我有恩惠,这是不能忘记的;我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这是不可不记住的。现在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败了秦军,保护了赵国
诗句 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注释:秦王派人告诉安陵君说,他想要用一块五百里的地来交换安陵。 2.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注释:安陵君回答说:“大王您对我有恩惠,用大的地方换取小的地方很好。但是,这块土地是先王给我的,我希望能够永远守住它,不敢轻易改变。” 3. 秦王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