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诗句: 丁奉雪中奋短兵,孙峻席间施密计 译文: 东吴平北将军丁奉在严寒大雪之时,令部将及众军脱去衣甲,卸了头盔,不用长枪大戟,只带短刀,迎战魏兵,使魏兵轻敌,最终杀魏兵措手不及。与此同时,孙峻在席间布置了密计。 注释: - 丁奉:东吴将领,因其勇敢善战和智慧而闻名。 - 雪中奋短兵:描述在严寒的大雪中,丁奉命令部下卸下沉重的甲胄,仅携带短刃与敌人作战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八回 ·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且说姜维在成都,接得诸葛恪书,欲求相助伐魏,遂入朝,奏准后主,复起大兵,北伐中原。 ``` - 注释: -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由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编撰。该书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 - 成都:指现在的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诗句释义及译文: - 诗句一:“且说曹爽手下司马鲁芝,见城中事变,来与参军辛敞商议曰:‘今仲达如此变乱,将如之何?’” 译文:曹爽手下的司马鲁芝看到城中发生政变,就去找参军辛敞商讨对策。 赏析:这里的“仲达”指的是司马懿,他是曹魏政权的高级官员,此处指他正在发动政变(即“变乱”)。 - 诗句二:“敞急入后堂。” 译文:辛敞急忙进入后堂。 赏析:这里描述了辛敞紧急处理事务的情况
诗句: ``` 紫髯碧眼号英雄, 能使臣僚肯尽忠。 二十四年兴大业, 龙盘虎踞在江东。 ``` 译文: 紫髯碧眼的英雄人物,能够使群臣竭尽忠诚。他经历了二十四年的奋斗,终于建立了伟大的功业,他的势力如同龙虎盘踞在东吴的江东。 注释: - 紫髯碧眼:形容孙权的相貌英俊,紫色的胡须和碧绿的眼睛,体现了他的英武和威严。 - 二十四年兴大业:这里的“二十四年”指的是孙权统治吴国的时间
解析: 诗句: 1. 丁奉雪中奋短兵 - 这是一句描写历史事件中的个人英勇行为。"丁奉"可能是一个人物的名字,"雪中奋短兵"意味着在雪中奋勇战斗或使用短兵器。 2. 孙峻席间施密计 - 描述一个人(可能是个官员或谋士)在宴会上秘密策划。 3. 孙权既亡 - 表示历史上的东吴皇帝孙权去世了。 4. 诸葛恪立孙亮为帝 - 诸葛恪帮助孙权的儿子孙亮继位。 5. 大赦天下 - 宣布全国范围内的大赦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八回 ·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译文 《三国演义》第一百八十八回:丁奉在雪地中奋勇用短兵器与敌人交锋,孙权的孙峻在酒席上秘密策划着如何对付诸葛恪。 注释 1. 丁奉 - 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 2. 雪中奋短兵 - 指丁奉在寒冷的雪天中奋勇使用短兵器与敌方作战。 3. 孙峻 - 三国时期吴国的大臣,后来参与谋害诸葛恪。 4. 席间施密计 -
诗句: 吴兵大败而归,恪甚羞惭,托病不朝。 译文: 吴地的部队被打得大败而归,陆抗十分羞愧,以生病为由不去上朝。 注释: - 吴兵:指吴国的部队。 - 大败:形容战斗的结果非常糟糕或完全失败。 - 不朝:不去上朝。 - 恪:指陆抗。 - 甚羞惭:非常羞愧。 - 托病:假称有病。 赏析: 这两句诗描述了战争的失利和陆抗因为战败而产生的羞愧与不满。在古代战争中,如果失败
诗句: - 是年秋八月,先差蜀将句安、李歆同引一万五千兵,往麹山前连筑二城:句安守东城,李歆守西城。早有细作报与雍州刺史郭淮。淮一面申报洛阳,一面遣副将陈泰引兵五万,来与蜀兵交战。句安、李歆各引一军出迎;因兵少不能抵敌,退入城中。泰令兵四面围住攻打,又以兵断其汉中粮道。句安、李歆城中粮缺。郭淮自引兵亦到,看了地势,欣然而喜;回到寨中,乃与陈泰计议曰:“此城山势高阜,必然水少,须出城取水
诗句翻译: - 诸葛恪得知魏兵三路来袭,聚集众人商讨应对之策。 - 平北将军丁奉建议从江中派三千水军前去迎击,而诸葛恪则命令吕据、唐咨、留赞各带一万人,分三路支援。 - 丁奉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三千水军出发。 - 胡遵渡过浮桥,在堤上驻扎军队,并派遣桓嘉、韩综攻打二城。 - 左城中有吴将全端把守,右城中是吴将留略。由于两城坚固难以攻破,全、留二人不敢轻举妄动。 - 胡遵在徐塘下寨,此时正值严冬大雪
诗句: 1. 于是姜维引夏侯霸至成都,入见后主。 2. 维奏曰:“司马懿谋杀曹爽,又来赚夏侯霸,霸因此投降。 3. 目今司马懿父子专权,曹芳懦弱,魏国将危。臣在汉中有年,兵精粮足;臣愿领王师,即以霸为向导官,克服中原,重兴汉室:以报陛下之恩,以终丞相之志。” 4. 尚书令费祎谏曰:“近者,蒋琬、董允皆相继而亡,内治无人。伯约只宜待时,不宜轻动。” 5. 维曰:“不然。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