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吴太傅诸葛恪,听知魏兵三路而来,聚众商议。平北将军丁奉曰:“东兴乃东吴紧要处所,若有失,则南郡、武昌危矣。”恪曰:“此论正合吾意。公可就引三千水兵从江中去,吾随后令吕据、唐咨、留赞各引一万马步兵,分三路来接应。但听连珠炮响,一齐进兵。吾自引大兵后至。”丁奉得令,即引三千水兵,分作三十只船,望东兴而来。
却说胡遵渡过浮桥,屯军于堤上,差桓嘉、韩综攻打二城。左城中乃吴将全端守把,右城中乃吴将留略守把。此二城高峻坚固,急切攻打不下。全、留二人见魏兵势大,不敢出战,死守城池。胡遵在徐塘下寨。时值严寒,天降大雪,胡遵与众将设席高会。忽报水上有三十只战船来到。遵出寨视之,见船将次傍岸,每船上约有百人。遂还帐中,谓诸将曰:“不过三千人耳,何足惧哉!”只令部将哨探,仍前饮酒。
诗句翻译:
- 诸葛恪得知魏兵三路来袭,聚集众人商讨应对之策。
- 平北将军丁奉建议从江中派三千水军前去迎击,而诸葛恪则命令吕据、唐咨、留赞各带一万人,分三路支援。
- 丁奉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三千水军出发。
- 胡遵渡过浮桥,在堤上驻扎军队,并派遣桓嘉、韩综攻打二城。
- 左城中有吴将全端把守,右城中是吴将留略。由于两城坚固难以攻破,全、留二人不敢轻举妄动。
- 胡遵在徐塘下寨,此时正值严冬大雪,他与将领们设宴高谈阔论。
- 忽然发现三十只战船来到,胡遵出营观察,发现这些船只靠近岸边,船上约有百人。
赏析:
这段描述展现了三国时期孙权的孙子、东吴的杰出军事指挥官诸葛恪和胡遵的决策过程。诸葛恪面对魏军的逼近,迅速做出部署,显示出他在军事上的敏锐和果敢。丁奉的水军行动和胡遵的围城策略都反映了当时战争的复杂性和对不同战场条件的灵活应变。
天气的变化(严寒和大雪)也增加了战略部署的难度,同时也为士兵们提供了额外的掩护。通过这种紧张而又充满智慧的氛围描写,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突出了指挥者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