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秋八月,先差蜀将句安、李歆同引一万五千兵,往麹山前连筑二城:句安守东城,李歆守西城。早有细作报与雍州刺史郭淮。淮一面申报洛阳,一面遣副将陈泰引兵五万,来与蜀兵交战。句安、李歆各引一军出迎;因兵少不能抵敌,退入城中。泰令兵四面围住攻打,又以兵断其汉中粮道。句安、李歆城中粮缺。郭淮自引兵亦到,看了地势,欣然而喜;回到寨中,乃与陈泰计议曰:“此城山势高阜,必然水少,须出城取水;若断其上流,蜀兵皆渴死矣。”遂令军士掘土堰断上流。城中果然无水。李歆引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围困甚急。歆死战不能出,只得退入城去。句安城中亦无水,乃会了李歆,引兵出城,并在一处;大战良久,又败入城去。军士枯渴。安与歆曰:“姜都督之兵,至今未到,不知何故。”歆曰:“我当舍命杀出求救。”遂引数十骑,开了城门,杀将出来。雍州兵四面围合,歆奋死冲突,方才得脱;只落得独自一人,身带重伤,余皆没于乱军之中。是夜北风大起,阴云布合,天降大雪,因此城内蜀兵分粮化雪而食。

诗句:

  • 是年秋八月,先差蜀将句安、李歆同引一万五千兵,往麹山前连筑二城:句安守东城,李歆守西城。早有细作报与雍州刺史郭淮。淮一面申报洛阳,一面遣副将陈泰引兵五万,来与蜀兵交战。句安、李歆各引一军出迎;因兵少不能抵敌,退入城中。泰令兵四面围住攻打,又以兵断其汉中粮道。句安、李歆城中粮缺。郭淮自引兵亦到,看了地势,欣然而喜;回到寨中,乃与陈泰计议曰:“此城山势高阜,必然水少,须出城取水;若断其上流,蜀兵皆渴死矣。”遂令军士掘土堰断上流。城中果然无水。李歆引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围困甚急。歆死战不能出,只得退入城去。句安城中亦无水,乃会了李歆,引兵出城,并在一处;大战良久,又败入城去。军士枯渴。安与歆曰:“姜都督之兵,至今未到,不知何故。”歆曰:“我当舍命杀出求救。”遂引数十骑,开了城门,杀将出来。雍州兵四面围合,歆奋死冲突,方才得脱;只落得独自一人,身带重伤,余皆没于乱军之中。是夜北风大起,阴云布合,天降大雪,因此城内蜀兵分粮化雪而食。

译文:
这一年的秋季八月,我先派蜀将句安和李歆带领一万五千兵力,前往曲山前方修筑两座城池:句安守卫东城,李歆守卫西城。不久就有间谍向雍州刺史郭淮报告了这一情况。郭淮一方面上报洛阳朝廷,另一方面派遣他的副将陈泰率领五万部队,前来与蜀军交战。句安和李歆各自率领一支队伍出来迎战;因为兵力不足无法抵挡,他们只好退回城中。陈泰命令士兵四面包围并攻击,同时切断了蜀军的汉中粮道。句安和李歆的城中粮食匮乏。郭淮亲自率领军队赶到,观察了地势后非常高兴;回到营寨中,他与陈泰商议说:“这座城池地势较高,必然水源稀少,必须派人出去取水;如果断绝水源上游,蜀军的士兵们都会渴死的。”于是下令士兵挖掘护城河并切断了上游水源。城中果然没有水。李歆带领士兵出去取水,雍州的部队紧逼不放非常紧迫。李歆奋力作战但仍然无法突围出去,只能退回城中。句安在城中也缺水,于是集合了李歆,一同带领军队出来,共同战斗。经过一番激战,两人又战败退回城中。士兵们都很口渴。句安对李歆说:“姜都督的军队到现在都还没有到援兵,这是为什么呢?”李歆回答说:“我要拼命冲出去请求救援。”于是率领数十骑兵,打开城门,杀出城去。雍州的部队四面包围并围攻,李歆奋力搏斗终于冲出重围,但只身一人,身上受了重伤,其余的人都被乱军中杀死或俘虏了。那晚北风大起,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雪,因此城内蜀军的士兵便用积雪来解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魏主政归司马氏之战(又名牛头山之战)。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士兵们的英勇。句安、李歆两位将领分别守卫城池,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坚守不出,展现出了他们的勇敢和智慧。最后,他们为了救出被困的姜维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体现了他们忠诚于国家的精神。全诗情感真挚,情节紧凑,语言简练有力,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