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李歆撞出重围,从西山小路行了两日,正迎着姜维人马。歆下马伏地告曰:“麹山二城,皆被魏兵围困,绝了水道。幸得天降大雪,因此化雪度日。甚是危急。”维曰:“吾非来迟;为聚羌兵未到,因此误了。”遂令人送李歆入川养病。维问夏侯霸曰:“羌兵未到,魏兵围困麹山甚急,将军有何高见?”霸曰:“若等羌兵到,麹山二城皆陷矣。吾料雍州兵,必尽来麹山攻打,雍州城定然空虚。将军可引兵径往牛头山,抄在雍州之后:郭淮、陈泰必回救雍州,则麹山之围自解矣。”维大喜曰:“此计最善!”于是姜维引兵望牛头山而去。

却说陈泰见李歆杀出城去了,乃谓郭淮曰:“李歆若告急于姜维,姜维料吾大兵皆在麹山,必抄牛头山袭吾之后。将军可引一军去取洮水,断绝蜀兵粮道;吾分兵一半,径往牛头山击之。彼若知粮道已绝,必然自走矣。”郭淮从之,遂引一军暗取洮水。陈泰引一军径往牛头山来。

诗句翻译

  1. 李歆撞出重围,从西山小路行了两日,正迎着姜维人马。
  • 李歆成功突围后,沿西山的小径走了两天,恰好遇到了姜维的军队。
  1. 羌兵未到,魏兵围困麹山甚急,将军有何高见?
  • 因为羌兵还没到达,所以魏军正在紧迫地围困麹山二城,将军(即郭淮)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1. 若等羌兵到,麹山二城皆陷矣。吾料雍州兵,必尽来麹山攻打,雍州城定然空虚。
  • 如果羌兵先来,那么麹山二城都会被攻破。我猜雍州的部队一定会全力攻打麹山,雍州城肯定会变得空荡荡的。
  1. 此计最善!
  • 这个计划真是太棒了!
  1. 于是姜维引兵望牛头山而去。
  • 于是,姜维带领军队朝着牛头山进发。
  1. 陈泰见李歆杀出城去了,乃谓郭淮曰:
  • 陈泰看到李歆冲出城门,就对郭淮说:

译文

  1. 李歆成功地突围并沿着西山小道走了两天时间,正好与姜维的军队相遇。
  2. 由于羌兵还没有到来,魏军现在正紧急地围攻麹山二城。郭淮询问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3. 若羌兵先一步到达,则麴山二城将被攻破。郭淮认为雍州的军队必定会全力攻打麹山,从而使得雍州城变得空荡荡的。
  4. 因此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
  5. 姜维因此带领军队朝牛头山方向前进。
  6. 陈泰看到李歆从城内冲出后,就告诉郭淮应该做的行动。

注释

  • 诗句中的“麹山”,应指代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附近一带的区域,因为此处有古代的要塞城市曲阿和麹县。“牛头山”,“牛头山”是一处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可能是古代战略要地之一。“雍州”指的是现在的甘肃省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划名称。
  • “李歆”和“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两位著名将领,他们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
  • “夏侯霸”是魏国的一位将领,他向姜维提供战略建议,帮助姜维摆脱困境。
  • 在古代中国,军事行动需要通过书信或使者进行联络和沟通,所以“告急于姜维”意味着李歆向姜维报告了自己的情况和面临的困境。
  • “郭淮”“陈泰”分别是魏国和蜀汉的军事将领,两人在此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次三国时期的军事行动。首先描述了李歆在危急情况下突围并被姜维救援的情景,随后引出了郭淮和陈泰的战略讨论。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两位将领对形势的判断和对敌人的分析,体现了他们深厚的军事素养和战略眼光。最后,姜维采纳了郭淮的建议,决定采取迂回战术,避免正面冲突。整个事件的叙述既紧张又充满智慧,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策略运用和军事谋略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