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曹爽手下司马鲁芝,见城中事变,来与参军辛敞商议曰:“今仲达如此变乱,将如之何?”敞曰:“可引本部兵出城去见天子。”芝然其言。敞急入后堂。其姊辛宪英见之,问曰:“汝有何事,慌速如此?”敞告曰:“天子在外,太傅闭了城门,必将谋逆。宪英曰:“司马公未必谋逆,特欲杀曹将军耳。”敞惊曰:“此事未知如何?”宪英曰:“曹将军非司马公之对手,必然败矣。”敞曰:“今鲁司马教我同去,未知可去否?”宪英曰:“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敞从其言,乃与鲁芝引数十骑,斩关夺门而出。人报知司马懿。懿恐桓范亦走,急令人召之。范与其子商议。其子曰:“车驾在外,不如南出。”范从其言,乃上马至平昌门,城门已闭,把门将乃桓范旧吏司蕃也。范袖中取出一竹版曰:“太后有诏,可即开门。”司蕃曰:“请诏验之。”范叱曰:“汝是吾故吏,何敢如此!”蕃只得开门放出。范出的城外,唤司蕃曰:“太傅造反,汝可速随我去。”蕃大惊,追之不及。人报知司马懿。懿大惊曰:“‘智囊’泄矣!如之奈何?”蒋济曰:“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懿乃召许允、陈泰曰:“汝去见曹爽,说太傅别无他事,只是削汝兄弟兵权而已。”许、陈二人去了。又召殿中校尉尹大目至;令蒋济作书,与目持去见爽。懿分付曰:“汝与爽厚,可领此任。汝见爽,说吾与蒋济指洛水为誓,只因兵权之事,别无他意。”尹大目依令而去。却说曹爽正飞鹰走犬之际,忽报城内有变,太傅有表。爽大惊,几乎落马。黄门官捧表跪于天子之前。爽接表拆封,令近臣读之。表略曰:“征西大都督、太傅臣司马懿,诚惶诚恐,顿首谨表: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与秦王及臣等,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今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此非先帝诏陛下及嘱臣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往言?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于洛水浮桥,伺察非常。谨此上闻,伏于圣听。”魏主曹芳听毕,乃唤曹爽曰:“太傅之言若此,卿如何裁处?”爽手足失措,回顾二弟曰:“为之奈何?”羲曰:“劣弟亦曾谏兄,兄执迷不听,致有今日。司马懿谲诈无比,孔明尚不能胜,况我兄弟乎?不如自缚见之,以免一死。”言未毕,参军辛敞、司马鲁芝到。爽问之。二人告曰:“城中把得铁桶相似,太傅引兵屯于洛水浮桥,势将不可复归。宜早定大计。”正言间,司农桓范骤马而至,谓爽曰:“太傅已变,将军何不请天子幸许都,调外兵以讨司马懿耶?”爽曰:“吾等全家皆在城中,岂可投他处求援?”范曰:“匹夫临难,尚欲望活!今主公身随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应?岂可自投死地乎?”爽闻言不决,惟流涕而已。范又曰:“此去许都,不过中宿。城中粮草,足支数载。今主公别营兵马,近在阙南,呼之即至。大司马之印,某将在此。主公可急行,迟则休矣!”爽曰:“多官勿太催逼,待吾细细思之。”少顷,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至。二人告曰:“太傅只为将军权重,不过要削去兵权,别无他意。将军可早归城中。”爽默然不语。又只见殿中校尉尹大目到。目曰:“太傅指洛水为誓,并无他意。有蒋太尉书在此。将军可削去兵权,早归相府。”爽信为良言。桓范又告曰:“事急矣,休听外言而就死地!”是夜,曹爽意不能决,乃拔剑在手,嗟叹寻思;自黄昏直流泪到晓,终是狐疑不定。桓范入帐催之曰:“主公思虑一昼夜,何尚不能决?”爽掷剑而叹曰:“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范大哭,出帐曰:“曹子丹以智谋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犊耳!”痛哭不已。
诗句释义及译文:
诗句一:“且说曹爽手下司马鲁芝,见城中事变,来与参军辛敞商议曰:‘今仲达如此变乱,将如之何?’”
译文:曹爽手下的司马鲁芝看到城中发生政变,就去找参军辛敞商讨对策。
赏析:这里的“仲达”指的是司马懿,他是曹魏政权的高级官员,此处指他正在发动政变(即“变乱”)。诗句二:“敞急入后堂。”
译文:辛敞急忙进入后堂。
赏析:这里描述了辛敞紧急处理事务的情况,可能涉及一些紧急的外交或者军事行动。诗句三:“其姊辛宪英见之,问曰:‘汝有何事,慌速如此?’”
译文:辛宪英见到辛敞,问他有什么急事,为什么那么慌张。
赏析:辛宪英询问她弟弟的紧急原因,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紧张气氛。诗句四:“敞告曰:‘天子在外,太傅闭了城门,必将谋逆。’”
译文:辛敞告诉他姐姐:“天子在外面,太傅关闭了城门,这很可能是谋反的行为。”
赏析:通过辛敞的叙述,揭示了司马懿企图政变并封闭城门的阴谋。诗句五:“宪英曰:‘司马公未必谋逆,特欲杀曹将军耳。’”
译文:辛宪英告诉她说:“司马公未必有谋反的意图,他只是想要杀害曹将军罢了。”
赏析:辛宪英对司马懿的真实目的进行了推断和分析。诗句六:“敞惊曰:‘此事未知如何?’”
译文:辛敞非常震惊,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赏析:表达了辛敞对司马懿行动后果的担忧和不确定性。诗句七:“宪英曰:“曹将军非司马公之对手,必然败矣。””
译文:辛宪英说:“曹将军不是司马大人的对手,一定会失败的。”
赏析:辛宪英对曹操的评估,反映出她对局势的判断。诗句八:“敞曰:‘今鲁司马教我同去,未知可去否?’”
译文:辛敞说:“现在鲁司马让我和他一起去,我是否应该跟随他去呢?”
赏析:辛敞在考虑是否应该参与司马懿的计划。诗句九:“宪英曰:‘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
译文:辛宪英说:“职位责任是做人的大义。如果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都还能关心别人,那这个人就不会被抛弃。放弃职责是不吉祥的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赏析:辛宪英的话反映了对职责的尊重和个人价值的肯定。诗句十:“敞从其言,乃与鲁芝引数十骑,斩关夺门而出。”
译文:辛敞听从了姐姐的建议,于是率领几十名骑兵,砍开城门逃出。
赏析:描述了辛敞在危机时刻的行动决策。诗句十一:“人报知司马懿。懿恐桓范亦走,急令人召之。”
译文:有人报告司马懿,司马懿担心桓范也会逃走,就急忙派人去召他。
赏析:显示了司马懿在危机中迅速采取行动以应对可能的风险。诗句十二:“范与其子商议,其子曰:‘车驾在外,不如南出。’范从其言,乃上马至平昌门,城门已闭,把门将乃桓范旧吏司蕃也。范袖中取出一竹版曰:‘太后有诏,可即开门。’”
译文:桓范和他的儿子商量,他的儿子说:“皇上在外,不如向南走。”桓范听从了建议,于是他上了马到平昌门,但城门已经关闭,守卫是他的旧部下司蕃。桓范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竹简说:“太后有诏书,可以立即打开城门。”
赏析:描绘了桓范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和策略。诗句十三:“范出的城外,唤司蕃曰:‘太傅造反,汝可速随我去。’”
译文:桓范从外面出来叫司蕃说:“太傅造反了,你赶快跟我去。”
赏析:展示了桓范利用自己地位优势进行政治操作的能力。诗句十四:“懿大惊,赵俨令宣帝回宫。许、陈二人去了。又召殿中校尉尹大目至;令蒋济作书,与目持去见爽。”
译文:司马懿大惊失色,赵俨命令皇帝返回皇宫。许、陈两人离开。然后又召集殿中校尉尹大目来,让蒋济写一封信交给尹大目,然后让他去见曹爽。
赏析:描述了司马懿对局势的突然反应和采取的措施。诗句十五:“懿深以为疑,蒋济曰:‘驽马恋栈豆,不能致千里也。’懿乃召许允、陈泰曰:‘请告曹爽!’许、陈二人去了。”
译文:司马懿深感不安,蒋济说:“劣马留恋着马槽,不能到达目的地。”于是召见许允、陈泰说:“请告诉他们曹爽!”许、陈两人离开了。
赏析:体现了蒋济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及其对局势的影响。诗句十六:“爽方悟,遂命左右取帐中手牌视之。称诏讫,入内未敢便出,良久乃出。魏主闻之,乃召曹爽。爽至,帝曰:‘太弟今日之事不宜迟。’爽曰:‘太傅既罢兵权,臣等自当出住外藩。’帝复令曰:‘卿兄弟三人皆何意自裁!’爽谢罪。帝乃还宫。”
译文:曹爽这才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于是命令左右取帐中的手牌查看。声称接到诏书后,他不敢立刻就走,过了很久才敢出来。魏主听到这个消息,就召见了曹爽。曹爽来到后,魏主说:“太弟今天的事情不应该拖延。”曹爽说:“太傅既然已经撤军,我们自然要外出居住。”魏主又说:“你们兄弟三个人都是怎么考虑自己的命运的?’曹爽表示歉意。魏主于是就回来了。魏主曹丕:这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他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手腕为后世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