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允、陈泰令爽先纳印绶与司马懿。爽令将印送去,主簿杨综扯住印绶而哭曰:“主公今日舍兵权自缚去降,不免东市受戮也!”爽曰:“太傅必不失信于我。”于是曹爽将印绶与许、陈二人,先赍与司马懿。众军见无将印,尽皆四散。爽手下只有数骑官僚。到浮桥时,懿传令,教曹爽兄弟三人,且回私宅;余皆发监,听候敕旨。爽等入城时,并无一人侍从。桓范至浮桥边,懿在马上以鞭指之曰:“桓大夫何故如此?”范低头不语,入城而去。于是司马懿请驾拔营入洛阳。曹爽兄弟三人回家之后,懿用大锁锁门,令居民八百人围守其宅。曹爽心中忧闷。羲谓爽曰:“今家中乏粮,兄可作书与太傅借粮。如肯以粮借我,必无相害之心。”爽乃作书令人持去。司马懿览毕,遂遣人送粮一百斛,运至曹爽府内。爽大喜曰:“司马公本无害我之心也!”遂不以为忧。原来司马懿先将黄门张当捉下狱中问罪。当曰:“非我一人,更有何晏、邓扬、李胜、毕轨,丁谧等五人,同谋篡逆。”懿取了张当供词,却捉何晏等勘问明白:皆称三月间欲反。懿用长枷钉了。城门守将司蕃告称:“桓范矫诏出城,口称太傅谋反。”懿曰:“诬人反情,抵罪反坐。”亦将桓范等皆下狱,然后押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干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其家产财物,尽抄入库。

诗句

曹爽同弟曹羲、曹训、曹彦并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及御林军,随魏主曹芳,出城谒明帝墓,就去畋猎。    

译文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中记载,司马懿在得知曹爽及其亲信何晏等人谋反后,迅速出兵将他们一一击败。

注释

  • 曹爽:字子丹,是曹操的侄子,曾任大将军,后因与司马懿产生矛盾而被废,最终死于非命。
  • 何晏:字平叔,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曾参与反对曹操的政治斗争。
  • 邓飏:字玄茂,何晏的同党,也是一位政治人物。
  • 丁谧:字敬礼,是邓飏的好友,也参与了政治阴谋。
  • 毕轨:《三国志》中无此名字,可能是虚构人物,为曹爽的谋士之一。
  • 李胜:原为司马懿部下,因对司马懿心生不满而投降曹爽。

赏析

  • 情节紧凑激烈:本段描写了曹爽及其亲信被司马懿逐一击败的情景,展现了司马懿冷静机智、善于用兵的特点。
  • 人物刻画鲜明:通过对何晏、邓飏等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的刻画,展示了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奸诈和残忍。
  • 语言精炼生动: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将故事情节描绘得清晰明了,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

译文与原文对比

曹爽同弟曹羲、曹训、曹彦并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及御林军,随魏主曹芳,出城谒明帝墓,就去畋猎。    

译文与原文对照表



















































序号 诗句内容 译文
1 曹爽同弟曹羲、曹训、曹彦… 曹爽和他的兄弟及心腹何晏等人随魏主曹芳出城去祭拜明帝墓地,之后去了郊外狩猎。
2 司马懿闻曹爽同弟曹羲、曹训、曹彦及心腹… 司马懿得知曹爽及其亲信的阴谋,于是出兵将他们一一击败。
3 懿大喜,即到省中… 司马懿听到郭太后同意他的提议后,非常开心。
4 懿大喜,即到省中… 司马懿听说郭太后同意他的想法,非常高兴。
5 司马懿引旧官入后宫奏郭太后… 司马懿带着旧臣进宫向郭太后汇报情况。
6 懿急令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 司马懿立即命令太尉蒋济和尚书令司马孚一起写表文,并派使者送往京城报告。
7 司马懿自引大军据武库… 司马懿带领大军占据武库。
8 早有人报知曹爽家… 有人很快将消息报告给曹爽家。
9 其妻刘氏急出厅前,唤守府官问曰… 曹爽的妻子急忙走出厅堂,叫来守府的官员询问发生了什么情况。
10 守门将潘举曰:“夫人勿惊,我去问来。” 守门人潘举安慰夫人说不用害怕,他马上去打听。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