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曹爽尝与何晏、邓扬等畋猎。其弟曹羲谏曰:“兄威权太甚,而好出外游猎,倘为人所算,悔之无及。”爽叱曰:“兵权在吾手中,何惧之有!”司农桓范亦谏,不听。时魏主曹芳,改正始十年为嘉平元年。曹爽一向专权,不知仲达虚实,适魏主除李胜为荆州刺史,即令李胜往辞仲达,就探消息。胜径到太傅府中,早有门吏报入。司马懿谓二子曰:“此乃曹爽使来探吾病之虚实也。”乃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方请李胜入府。胜至床前拜曰:“一向不见太傅,谁想如此病重。今天子命某为荆州刺吏,特来拜辞。”懿佯答曰:“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胜曰:“除荆州刺史,非‘并州’也。”懿笑曰:“你方从并州来?”胜曰:“汉上荆州耳。懿大笑曰:“你从荆州来也!”胜曰:“太傅如何病得这等了?”左右曰:“太傅耳聋。”胜曰:“乞纸笔一用。”左右取纸笔与胜。胜写毕,呈上,懿看之,笑曰:“吾病的耳聋了。此去保重。”言讫,以手指口。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李胜拜辞仲达,回见曹爽,细言其事。爽大喜曰:“此老若死,吾无忧矣!”司马懿见李胜去了,遂起身谓二子曰:“李胜此去,回报消息,曹爽必不忌我矣。只待他出城畋猎之时,方可图之。”不一日,曹爽请魏主曹芳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大小官僚,皆随驾出城。爽引三弟,并心腹人何晏等,及御林军护驾正行,司农桓范叩马谏曰:“主公总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倘城中有变,如之奈何?”爽以鞭指而叱之曰:“谁敢为变!再勿乱言!”当日,司马懿见爽出城,心中大喜,即起旧日手下破敌之人,并家将数十,引二子上马,径来谋杀曹爽。正是:闭户忽然有起色,驱兵自此逞雄风。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百十六回,名为“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1. 先说:曹爽曾与何晏、邓扬等人一起打猎。他的兄弟曹羲对此表示担忧,劝他不要过于专权,并指出如果被其他人算计,后悔都来不及。曹爽则斥责曹羲多管闲事,坚持自己手中的军权是安全的。
  • 曹操(曹爽的父亲)的儿子曹真和司马懿(曹爽的敌人)在魏国政局中逐渐崛起,曹氏家族开始感到威胁。
  1. 再说:此时魏主曹芳将李胜任命为荆州刺吏,让李胜去试探司马懿的病情。李胜直接前往太傅府邸,发现司马懿已经病重。
  • 李胜此行是为了向司马懿报告他作为荆州刺史的职责,同时也是为了探听司马懿的病情。
  1. 然后说:司马懿假装耳聋,躺在床上由两名婢女扶坐。他要求李胜来见他。当李胜前来时,司马懿用假聋的方式与他对话,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李胜是否忠诚。
  • 司马懿故意装作聋子,以考验李胜对他的忠诚度。
  1. 最后说:司马懿假装听到声音,对李胜说他现在感觉耳聋了,并嘱咐李胜回去保重。之后,司马懿用汤水漱口,结果水流到了他的衣襟上,发出了哽咽的声音。
  • 司马懿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虚弱和对生命的忧虑,同时也在观察李胜的反应。
  1. 接着说:当李胜离开太傅府返回曹爽处汇报情况后,曹爽非常高兴,认为司马懿已经去世了,因此不会再对曹爽构成威胁。
  • 曹爽因为司马懿的死亡而感到安心,认为自己可以继续专权。
  1. 然后说:司马懿等待曹爽出城打猎的时候,开始策划谋杀曹爽的行动。
  • 司马懿利用曹爽外出打猎的机会,暗中调动兵力,准备实施刺杀计划。
  1. 最后说:在司马懿的计划执行过程中,他突然改变了主意,没有立即行动。
  • 尽管司马懿已经准备好行动,但他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这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干扰或他对局势的判断。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司马懿如何通过装疯卖傻的手段来试探李胜,并最终决定采取行动刺杀曹爽。这一情节展示了司马懿的智谋和策略,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