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
注释: 洒泪填东海,而今月一圆。 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何年。 横折山河影,谁攀阊阖天? 增城高赤嵌,应照血痕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所作。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以望月为题,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全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洒泪填东海”,诗人以泪水填充东海,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诗句释义: 1. 扰扰悲生事,孤篷自往还。——扰扰,形容世事纷扰;悲生事,指因战乱引起的悲伤。孤篷自往还,形容独自乘船返回,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2. 霞红眉欲笑,山绿鬓遥删。——霞红,指晚霞映照下的天空色彩;眉欲笑,形容女子的眉眼含情;山绿鬓遥删,形容山色与发色相映成趣,远看如剪短的发丝。 3. 鱼底星辰睡,鸥边天地闲。——鱼底,指水底的景象;星辰睡,形容水面上的星星倒映在水中仿佛睡着了
马关纪事 其四 (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 竟卖卢龙塞,非徒弃一州。 赵方谋六县,楚已会诸侯。 地引相牙犬,邻还已夺牛。 瓜分倘乘敝,更益后来尤。 注释:竟卖卢龙塞:竟然要出卖卢龙塞。卢龙塞是长城的重要关口,战略位置重要。非徒:不仅仅。赵方:指清朝统治者。谋六县:谋划控制六个县城。楚:指清军。已会诸侯:已经联合了其他诸侯国。地引相牙犬:土地被割让给邻国后,就像牙狗一样被对方指挥驱策。邻还已夺牛
诗名:书愤 其五 弱肉供强食,人人虎口危。 无边画瓯脱,有地尽华离。 争问三分鼎,横张十字旗。 波兰与天竺,后患更谁知? 注释: - 弱肉供强食:描述了社会中强者对弱者的压迫和剥削,如同食物链中弱小者为强者提供营养。 - 人人虎口危:每个人都如同处于老虎口边,随时可能遭受攻击或威胁。 - 无边画瓯脱:指国土被侵占,如同画中的图案被剥离一般,失去了原有的完整。 - 有地尽华离
【注释】 扰扰:纷乱的样子。吁嗟:叹息、感叹。袄庙火:指元军焚烧宋皇宫之事。景教行:即“景教焚”之误,应为“教禁”,指元军焚烧佛寺之事。德车:指南宋的御用车辆;旌:旗子。横光啮:形容狗争斗时咬得难解难分。挟强:指恃强凌弱。逞:满足。出师名:指出兵征讨的名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南宋统治者不抵抗、苟且偷安而致国破家亡的愤懑之作。诗中以怨天尤人的口吻,表达了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与斥责
【注释】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四:拳(拳头)——指打人或攻击;挞,打也。喧腾万口哗:喧嚷沸腾的声响,万人的议论声。噫风倾海市:噫,叹词,表示感叹;风,比喻飓风;倾,倾倒,这里作动词用;海市,海市蜃楼,指虚幻的海景或蜃气所成的奇景;海市,比喻虚幻的景象;讥讽清政府无能,无法平息战乱,使国家陷入混乱。笑电掉雷车:笑,嘲笑;电,闪电;掉,落下;雷车,霹雳之车,指雷电。讥讽清政府无能,无法平息战乱
【注释】 书愤 其二:诗题下注: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 联:勾结。盟:结盟,订立盟约。近攻:互相亲近并联合起来以攻敌人。 卢龙:即幽州(今北京西南),是当时北方边境重镇。 一着棋全败:比喻用一次行动就导致失败。 连环结不穷:形容事态复杂难于解决,没有止境。 四邻墙有耳:四周的邻国都有耳朵。 言早泄诸戎:说快一点,让周围的少数民族知道这件事。 【赏析】 此诗为《书愤》组诗之二。“岂欲亲豺虎
【注释】 九:指“戊”字。 又:又一次,又遇到。 复演:再次出现。 何三:指“壬癸甲子”,古代历法的三种天干。 辅地:辅佐君主治理天下。 【译文】 九年间妖魔作乱,先朝留下的训诫被遗忘。 又逢年厄闰月,再次演算卦象重演离卦。 善用刀禁恶,神奸鼎也知晓。 为何能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国家混乱如同乱丝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光绪二十六年作者在天津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注释】 汝亦惊弦者:指大雁,惊弦者为秋日惊飞的雁群。 来归过我庐:回到我的屋舍,归巢。 沧海外:比喻远方。 代寄故人书:代替远方的友人送信。 张网:张开鸟网。 孤飞未定居:孤雁飞行不定,没有落脚的地方。 他莫问何如:不要问他(大雁)怎么样了。 【译文】 你也是惊飞的雁群,来到我这里经过。也许在大海之外,替我带一封来自故人的家书?四面都是张开的网,你独自飞着没有固定的落脚之处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七 黄遵宪作于光绪二十六年 二伯分藩地,诸胡互市场。虎牢同郑戍,鱼烂竟梁亡。 仗剑空神博,霾轮又国殇。相州师一溃,从此隳边防。 注释: 1. 二伯:指清朝的两位亲王,他们被封为诸侯王,在地方享有较高的自治权。 2. 诸胡:这里指的是边疆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反映了当时民族交流频繁的场景。 3. 虎牢:即虎牢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