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
这首诗以灵岩访琴台遗址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是一首优秀的咏史之作。 首句“问吴宫鹿走是何人,当时为占星。” 描述了吴宫鹿走过的情景,询问当时的人们,鹿为何而来。这句诗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讨论。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探讨,展现了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第二句“望湖波杳渺,鸱夷一舸,同载倾城。” 描绘了湖波茫茫
注释: 岁岁花开岁岁新。看花却是旧时人。 每年花儿都会绽放,岁月也会不断更新。但看到花儿的时候,我却觉得它们仿佛是旧时的花朵,已经枯萎了。 百年人去树偏存。解道华严非实相,始知齐物是空论。 一百年后人们离去,只有那棵树还在。我明白了华严经中所说的“无我”并非真实的存在,才知道齐物论中的“无我”是一种虚无的观点。 向来无我亦无春
【注释】 琉璃:玻璃。 漫:任意,随意地。 须臾:片刻。 【赏析】 此词写一对相爱的情侣离别时的情状及内心感受。上片写女子对男子的眷恋。下片写两人分别后的相思之苦。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在艺术表现方面,词中用笔简洁,以景结情,含蓄婉转地传达了男女主人公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句解释】 酒酣歌阕。镫边细校新词律。霜厓图就红千叶。流水高山,肠共寸弦绝。白头苦念长生诀。翠娥残霸俱销歇。夜台今夜愁无月。可有闲情,持向故人说。 【译文】 酒醉歌声唱完,在灯笼旁仔细地校阅新的诗词律。霜天崖畔图绘着红色的叶子,就像流水和高山,让人的思绪与琴弦断绝。头发变白后苦苦思念长生不老的秘决,翠绿的蛾眉和残破的王冠都已消失殆尽。夜晚的天空没有月亮,心中只有无尽的忧愁。如果有闲暇的心情
诗句解析: 1. 秋夜月 - 开头直接引入主题,描述了一个秋天夜晚的月光景象。 2. 轻云乍散 - 描写了天空中轻飘的云朵突然消散的情景。 3. 看露出、姮娥半妆娇面 - 这是对嫦娥形象的描述,姮娥即嫦娥,她半妆的面容被轻轻揭开,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美丽。 4. 记昔时玉阶,同坐开芳宴 - 回忆起过去在华丽的玉阶上共同举办的宴会。 5. 到如今、杯自举,只博一声长叹 - 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内容要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赏析”等,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圈出关键词,再结合全诗内容和重点字词来分析理解诗歌。本首诗句中关键词有“玉树、扶我登高、远帆烟树、西风、苍茫、揽白鸥闲语、关河四塞”等,考生需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 “玉树后庭花”意思是:玉树繁花似锦,后庭花已落残败。此为倒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相关的答题要点,概括并提炼相关诗句,形成答案要点。 本诗前两句写石臞与王孙的别离,后两句写自己因思念而误秋时。“思”字贯穿全篇,是诗人情感的基调。首句写石臞与王孙的别离,次句写石臞独自抽枝的景象,第三句写石臞自近杨雄宅,第四句写石臞都归杜甫诗,最后两句写石臞因思念而误秋时。
【注释】: 1. 南歌子:词牌名。 2. 雨过涂成潦,风来树变秋:指雨水冲刷后,地面泥泞;秋风袭来,树叶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3. 蒋山:南京的古称,这里指的是南京的山峰。 4. 浮云:飘浮不定的云彩。 5. 待扫浮云西北望神州:等到云层散去,我将要向西北方向远望神州大地。 6. 勋业频看镜:经常对着镜子端详自己。 7. 行藏独倚楼:独自在楼上倚靠,形容孤独失意。 8. 愁心如海不能收
【注释】 合欢:一种带子。 秦楼:指歌妓居处。人人:女子的美称。 看妆态、百般新:“看”是“观”,妆态“千变万化”。百般新:形容人容貌娇媚,美艳动人。 彻夜清歌烧画烛:彻夜唱歌,点着画烛。 恣欢娱:尽情地欢娱。 回风舞罢,惊鸿体段,飞燕精神:回风使柳条舞动,惊动了飞翔的燕子,比喻舞姿轻盈飘逸。 乍分离、便惜腰围渐减,眉黛长颦:忽然分别时,就担心腰身越来越瘦,皱眉叹息。 潮通巫峡,波冷钱塘
【注释】 乌夜啼为君璧题白云堂图:在《全唐诗》中,有一首名叫“题白石画”的诗。诗云:“乌夜啼为君题白云堂图,堂前绿树春正长。堂外碧山暮不极,堂前流水心飞扬。”此句即是取意此诗而来。 白云长护松楸(qiū):松柏长青,永不凋零。楸,木名,即现在的梓木,古代常用来做棺材。这里指坟墓。 思悠悠。忆得倚闾人在泪悬眸(móu):意思是说,我常常思念你啊!你就像那站在门口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