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献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 十年:形容时间久远,这里指的是苏轼与原配妻子王弗的离别已过去十年。 2. 生死两茫茫:生死茫茫,形容生与死的界限模糊不清,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无法逾越的隔阂。 3. 纵使相逢应不识
甘州 问萧条底事走天涯,席帽拂黄尘。又当筵红烛,金尊中酒,惆怅逢春。回首花幡彩胜,袅袅倚楼人。一别高楼去,日日含颦。 注释:甘州,今甘肃张掖市临泽县。这首诗是辛弃疾在淳熙八年(公元1179年)春天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兼知建康府时所作。当时作者正在赴任途中经过此地,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首句“问萧条底事走天涯”,直接点明了词人因政治失意,被贬至南方而发问的情怀。“走天涯”三字
【注释】 依依:依恋的样子。非烟脉脉:形容月光如烟似雾,迷迷蒙蒙。 一片行云:指天上的云彩。争(竞)许:哪里肯,哪能。妙香留住:比喻美好的事物留得住人。 返照:日光反射在水面上,形成倒影。当楼:正对着高楼上。 病榻维摩:病在床上的维摩居士。维摩居士:古印度僧人,以禅定见长。 田田旧曲:泛指往日的曲子。江南乐府:即“吴音”、“吴歌”。 远水生秋,消受和烟和露:远处的江水,映照着秋景
【诗句】 1. 后堂春晚:指的是晚上,在后院。 2. 背红灯影里,酒寒人散:背对着红色的灯笼(灯光),人影也散去,指夜晚结束。 3. 自卷幔、别泪栏干:自己卷起窗帘(表示休息),眼泪流干了(表示离别)。 4. 斜月辉辉,断云天远:斜着的月亮,天空中云雾缭绕(暗示天气阴沉)。 5. 半晌偎侬:过了一会儿我依偎在你身边(暗示思念)。 6. 怎便是、三更三点:怎能是三更三点(暗示时间紧迫)。 7.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此类题型,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诗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回答。解答此类题型,一般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诗句中找出关键字词,二是结合全诗加以理解,三是注意答题格式。 此诗前四句写女子送别时的娇羞情态和内心活动,后四句抒发了女子对郎的深情思念,以及无法将心意托付征鸿的苦闷。 【答案】 “楼畔”二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破阵子·泊舟见官柳一枝亭亭如盖感赋此阕》是北宋词人苏东坡的作品。这首词写于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当时作者在黄州任团练副使。“紫燕黄鹂寒食,绿窗朱户清明”,起笔即点出节令。清明节,正是燕子归来、黄鹂啼鸣之时,此时天气寒冷,但人们却早早地扫尘除垢,迎接春光的到来了。“帘幕尚留飞絮影,衣带谁闻拜月声”两句,描写了清明时节,人们在庭院里扫飞絮
【注释】 看春老:看尽了春天。春老:春天将尽。 飞花飞絮:形容春光易逝,花絮纷纷地落下。 绿窗朱户:用翠绿色和红色装饰的窗户。 不浣闲愁:不洗清心中的闲愁。 漫煎离恨:随意地煎煮离愁。 沙头树:指江边的柳树。 天涯从此:从此以后,就在这遥远的天边了。 征衫乍解:征衣刚刚解除。 双袖泪痕无数:指衣袖上泪痕斑斑。 玉环锦带:比喻女子的美貌。 纤手、背人亲付: 用娇柔的手递给男子。背人,指男子背后
诗名:《踏莎行·画柳》 玉树微寒,琐窗宿雨。分明梦到闲庭宇。一重帘幕对西风,离愁不断浮云去。 来雁惊秋,吟蛩向暮。江乡景物还如许。几番残月又新霜,当时折柳人何处? 【注释解读】: - 玉树:比喻才貌出众的人。 - 微寒:形容天气的凉爽。 - 琐窗:细小的窗户,通常用于表达一种幽深或狭小的感觉。 - 宿雨:隔夜未干的雨,暗示了时间之久。 - 梦到闲庭宇:梦中梦见自己的庭院和周围环境。 -
【注释】 东风冷向花枝笑:春风像在嘲笑一样吹拂着花枝。 转眼花枝老:转眼间,花枝已经衰老了。 澹烟依旧送南朝:淡淡的烟雾依然像从前一样送来南朝的气息。 留得美人颜色念奴娇:留下了美人的美丽容颜,就像念奴娇的歌声一样动听。 天涯一样文章贱:天涯海角的文人都一样低贱,没有地位。 公子时相见:年轻的公子时常见面。 酒杯倾与隔江山:酒杯倾倒,却要隔着重重的山岭。 山下无多杨柳不堪攀:山下的杨柳已经不多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来分析。“虞美人”,词牌名。“柔尘”“鞭”等是实写,“玉河柳色又今年,消受飞花飞絮晚风前”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最后两联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以及对自己孤独寂寞的无奈。 【答案】 译文: 春风中飘落的丝絮像尘土一样,随风飘荡在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