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廷式
解析: 此诗通过描述一个夜晚的寂静,以及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深情怀念,展现了一幅温馨而略带哀愁的画面。诗句中,“河传”是一种古典诗歌形式,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比喻,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与无奈。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宵静" —— 夜晚宁静无声。 - "灯烬" —— 灯已燃尽,象征夜深人静。 - "月临窗" —— 明月照进窗户
【注释】 却寄:又寄。半塘:指陈师曾,字半潭。乙盦:即陈师曾的斋名。乙者,“二”字;盦,音kuáng,竹器也。 【译文】 灵鹊填河,惊乌绕树,秋来一样心期。帘额风轻,金炉篆袅香微。云楼雾幕参差起,黯瑶情、未许人知。写银笺、四角中央,难寄离思。 凄凉茂草褰衣处,尽江河日暮,泪下连丝。猛拍阑干,凭他蝶醒莺痴。重阳萧索青芜国,恁霜寒、篱菊能支。莫教人、刬尽琼华,留映新眉。 【赏析】 此词为酬和之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具体是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和把握,然后逐句分析诗歌,最后理解诗意并结合写作背景等来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其思想价值。 “玳筵别酒未曾醒”,诗人以“未曾醒”三字写自己与朋友分手时的心境,表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飞帆过洞庭。”这两句诗写眼前之景。洞庭湖波涛汹涌,湖水浩渺无际,而船行其中,犹如在云海之上。
【注释】 乙未:宋代宁宗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铜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海便成田,容易莫栽桑:指汴京一带,即开封。“海便成田”意即汴京的黄河已变成了一片稻田,而“容易莫栽桑”则暗示了南宋王朝已经失去了收复中原的良机。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被贬谪为广东廉州通判时所做。此词上阕写景抒情,下阕写情叙事。全词以悲愤、沉痛的心情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凤栖梧”、“潘妃曲”。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或两仄韵。上片第五句末二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下片第四句末二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风紧天高:指秋天的气候。 兴来:兴致来了。 射云间雁:放箭射雁,形容秋气肃杀,天气寒冷。 平芜楚甸:平坦的草地。楚甸,古地名,在今湖北江陵一带。 漠漠:空阔的样子。 清霜染:指秋天的白霜覆盖了草木。 不省(xǐng)题糕:忘了做糕
诗句释义 1 铜壶咽漏夜雨长 - 描述的是深夜,铜壶滴漏声伴随着绵绵细雨,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漫长。 2. 兰缸坠穗凝寒光 - 用“兰缸”暗指灯,“坠穗凝寒光”描绘了灯光下如霜花般晶莹剔透的雪花。 3. 弦声凄凄管声促 - “弦声凄凄”形容音乐的哀怨,“管声促”则可能指的是笛声急促或急促的鼓点。 4. 送入北风闻断肠 - 将音乐、声音比作“北风”,意味着这些声音足以让人心生愁绪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 钿箜篌:用金玉装饰的箜篌。 纤指柔:形容弹奏箜篌的手指细嫩柔滑。 一曲吴歌不上喉:意思是说,虽然弹得再好也唱不上几句吴歌。 饧倦眸:吃糖后眼睛困倦。 锦缠头:用丝织品缠在头上。 金带钩:古代男子戴的一种首饰,用来束腰。 细喘轻颦博得不:意谓用这样娇媚的动作博取别人的欢心。 谁知离别愁:意思是你哪里知道离别时的痛苦呢?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
【注释】 一村临水:一个村庄靠近水面。 乍迎风含笑:忽然被风吹拂,像含笑的样子。 野桃春媚:春天的桃花妩媚迷人。 秾艳波光相映发:鲜艳的花瓣和波光相互映衬。 有思:引起人的思考。 燕子不来:指没有燕子飞来,也暗示了春天的来临。 东风容易:春风轻轻吹拂。 高鬟愁极:形容女子的发式高挽,愁容满面。 筝响料理:弹奏筝曲使愁绪得到缓解。 前度刘郎:指曾经到过这个地方的人,这里指作者。 锁赤城霞气
诗句及译文 1. 水西山北閒游处,翠盖招凉。红袖拈香。雁外鸥边易夕阳。 - 注释: 在水西山的北部闲游的地方。翠绿的伞遮住了凉爽的微风,红色的袖子中夹着香气。在雁群飞过的远方和鸥鸟栖息的近旁观赏夕阳西下。 - 赏析: 此句描述了一幅清幽闲适的画面,通过“翠盖”与“红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活力的氛围。同时,“易夕阳”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美丽。 2. 石床自扫松阴冷,卧想秋江
【注释】 谪籍:被贬。栖迟:停留,居住。颓波:颓废之波,比喻政治上的挫折和失意。青磷:指草木的枯焦之色。 星朗、花秾:都是借景抒情,暗喻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迂生:作者自号。谋拙:谋略不高明。钩陈: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所居之处,也指帝位。 【赏析】 《辛丑元日试笔》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在贬谪之地长期居住,因感怀国运而感慨万千;次联则以白发、青磷为比,抒写故国之思;三联则借江天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