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鹊填河,惊乌绕树,秋来一样心期。帘额风轻,金炉篆袅香微。云楼雾幕参差起,黯瑶情、未许人知。写银笺、四角中央,难寄离思。
凄凉茂草褰衣处,尽江河日暮,泪下连丝。猛拍阑干,凭他蝶醒莺痴。重阳萧索青芜国,恁霜寒、篱菊能支。莫教人、刬尽琼华,留映新眉。
【注释】
却寄:又寄。半塘:指陈师曾,字半潭。乙盦:即陈师曾的斋名。乙者,“二”字;盦,音kuáng,竹器也。
【译文】
灵鹊填河,惊乌绕树,秋来一样心期。帘额风轻,金炉篆袅香微。云楼雾幕参差起,黯瑶情、未许人知。写银笺、四角中央,难寄离思。
凄凉茂草褰衣处,尽江河日暮,泪下连丝。猛拍阑干,凭他蝶醒莺痴。重阳萧索青芜国,恁霜寒、篱菊能支。莫教人、刬尽琼华,留映新眉。
【赏析】
此词为酬和之作。全词以景起,由实及虚,层层递进,意境深远。开头两句“灵鹊填河”“惊乌绕树”,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深秋时节人们触景伤情的心理。“帘额风轻,金炉篆袅香微。”“帘额”“风轻”是实写,“金炉篆袅香微”则是想象之景。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室内外环境,而且通过“轻”与“微”两词的对比,更深刻地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过片三句“凄凉茂草褰衣处,尽江河日暮,泪下连丝。”则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的伤感情绪。“凄凉”一词概括了整个画面,“尽江河日暮”则暗示出主人公的愁绪无穷无尽。“猛拍阑干”,是主人公在极度伤感中的无奈之举。“凭他蝶醒莺痴”一句,既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景物的无情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之情。“重阳萧索青芜国,恁霜寒、篱菊能支。”这两句是对前文的补充,进一步烘托了主人公的孤寂感。
最后两句“莫教人、刬尽琼华,留映新眉。”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对全文的升华。这里的“莫教人”是指不要让别人将美好的事物铲除,以免留下遗憾;而“留映新眉”则是指希望那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留在自己的心中,成为自己美好记忆的一部分。整首词以景起,以情终,层次分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