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我佩
注释: - 沁园春 · 瘦 怯倚银屏,绣带平量,香肌暗消。怅年来病减,丰姿顿改,日长睡起,意态犹娇。臂欲松金,肩如削玉,云样衣裳水样绡。湘裙底,更一钩罗袜,宽褪莲翘。镜中薄了兰膏。 怪落尽。芙蓉两颊潮。看秋波阁泪,愁凝眼角,春山锁恨,情蹙眉梢。飞燕轻盈,小蛮憔悴,莫向东风斗柳腰。黄昏后,怕灯前月下,顾影魂销。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为李清照,字易安,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江城子 · 题君莲“秋江垂钓图” 诗句解析: 1. 一窝云髻晚来妆。薄罗裳。藕丝香。短笛惺忪、吹梦落横塘 - “一窝云髻”形容女子的发髻,可能指她的头发被束起,显得整洁而有序。这里的“云髻”与后面的“短笛惺忪”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美。 - “薄罗裳”指的是轻纱制成的衣服,透出凉爽的感觉。这暗示着人物穿着清凉,可能在秋天的夜晚感到微寒。 - “藕丝香”形容衣物或头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那回曾记否,倚蓬窗剪烛,絮语别杭州。 译文:还记得吗?曾经在船篷旁靠着窗户点着蜡烛,和妻子絮絮叨叨地告别杭州的情景吗? 注释:“那”指“曾经”。“倚蓬窗”指的是靠在船篷旁的窗边。(“倚”是依靠的意思,“蓬”是船篷,“窗”是船上的窗户。)“剪烛”指的是点着灯剪烛芯。(“烛”是蜡烛。)“絮语”是絮叨、啰嗦的意思。(“絮”指像丝线一样细软的棉絮。)“别杭州”,是指离开杭州。(“杭州”是现在的浙江省省会
【注释】 1. 摸鱼儿:又名“酹江月”等,是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四仄韵。按《词谱》,本词前半部分为上片,后半部分为下片。此词前后两部分各三句,共六句话,每句七个字。这是一首小令体词作。 2. 销魂:形容极悲伤愁苦。 3. 陌头:村头小路。 4. 登楼倦听啼鸟:登高远望而感到疲倦。 5. 南浦:古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长江北岸。 6. 凉逗:清凉逗引。 7. 百结回肠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唱到阳关,暗魂销、数声残笛”意思是听到《阳关三叠》时,心中暗暗地伤感,几声凄清悠扬的笛声,仿佛把人带到遥远的天边了。“暗魂销、数声残笛”一句是说在听到《阳关三叠》之时,自己心中暗暗感到伤感,好像魂魄都要随着那几声悠扬的笛声飘向远方了。“最难忘、故园风景,明湖山色”的意思是最难以忘怀的是故乡的山水风光,家乡的自然景色。“芳草年年随意绿
诗词名句"画帘低,深院悄,花落静啼鸟。泪界乌丝,怕写断肠稿。最怜一枕红蕤,如烟小梦,唤不醒、痴魂颠倒。"的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写作背景等都有所涉及。 1. 原文翻译: - 诗句解析:“画帘低,深院悄,花落静啼鸟。”描述了画中的帘幕低垂,庭院中寂静无声,花瓣飘落时鸟儿也停止了啼鸣的景象。 - “泪界乌丝,怕写断肠稿。”表达了作者在描绘画面时,害怕自己的泪水会渗透到墨色中
诗句释义: - 挂蒲帆,好风吹送轻桡。一片泪迹模糊,都付与鲛绡。我已天涯伤别,更那堪君去,杨柳河桥。怕临歧执手,柔情欲诉,黯黯魂销。 - 金樽依旧,绿鬟低亸,酒醒今宵。奁月如钩,想照见、晓妆人倦,懒画眉梢。青天碧海,问嫦娥、可也无聊。者次第,有离愁万缕,寸心难理,莫剪并刀。 译文: - 在湘江边的夜晚,月光映照着停泊的船只。我挂上帆篷,微风轻轻吹送着我的轻舟。眼泪的痕迹模糊不清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绕城暮鼓传山院,幽怀倍教凄听。” - 关键词: 1. 绕城 - 指环绕着城墙。 2. 暮鼓 - 傍晚时敲击的鼓声。 3. 传 - 传递、传播。 4. 山院 - 位于山上的寺院。 5. 凄 - 悲伤、凄凉。 - 译文:黄昏时分,寺庙周围的城垣中回荡着暮鼓声,这更增添了我内心的悲伤和凄凉。 次句:“麝帕频抛,犀帷怯展,独守残夏难寝。” - 关键词: 1. 麝帕 -
【解析】 本词是一首咏春的词。上片写燕子衔春光,下片则以断梦、老树为景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人的愁苦之情。此词语言通俗,意境优美,含蓄蕴藉,情思婉转,耐人品味。 译文: 花间燕子无情绪,衔去了春天的光华;没有商量,闲煞秋千小画廊。 天涯断了梦如飞絮,回首河梁,老却垂杨;风信阑珊过海棠。 赏析:①“花间”二句,点明季节和时令。“燕子无情绪”三字,写出了燕子对春天的留恋与依恋。“衔去”句,承上启下
长亭怨舟中与笛楼从叔联句 惆怅扑面、黄尘飞惹。放棹中流,翠帘深挂。眉样春山,晚妆愁见泪痕泻。淡浓休画,懒对镜、霜豪把。乳燕学呢喃,似诉说、离情无那。 水榭。倚蓬窗玩月,不觉烛花红灺。裁笺谢别,犹忆到、酒阑歌罢。偿吴郡、旧雨相逢,要约略、杭州新话。怕归梦难成,倦听邮亭更打。 注释: 1. 长亭:即驿站。怨舟:怨情的船。中流:江心。翠帘:绿色的帘子。眉样春山:形容女子如春山般的眉毛。 2. 淡浓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