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恺
【解析】 题干“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中要求考生对诗作进行赏析。本题的解答需要学生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双鸿郑重”,比喻书信,双鸿即二雁,“郑重”指书信郑重其事、严肃认真的样子。 “尺鲤殷勤”,比喻书信,尺鱼是书信的一种别称,“殷勤”指书信诚恳热情的样子。 “乌丝展、寄来清泪,银钩划、蹄隐残痕”,写收到书信时的情景。乌丝
【注释】 解:解释 蹀躞:小步行走 雨中过小孤山:在下雨天经过小孤山 滚滚:波涛汹涌的样子 万折:千万条,形容江水奔腾曲折 突立:突兀耸立 崒嵂(zhuó xiàn):高峻 神女生涯:指巫山神女的故事 变作:化为 小姑暮雨:指女子出嫁后,在黄昏时分淋着小雨 云酿:如云般的云雾 堪想像:值得想象 彭郎:即彭泽,字渊明,为陶潜之号 盈盈一水:一条小溪 脉脉:含情的样子 徒遥望:只是远远地眺望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①“红蜡半销残焰短”:蜡烛已经燃到一半,火焰已烧得只剩下一小段儿了。“红蜡”指蜡烛。“半销”指燃到一半。“残焰短”,意谓烛光暗淡,余辉已尽,说明夜深人静,主人公独处一室。“欹枕”“钗横云鬓乱”,描绘出主人公孤眠不寐的神态和凌乱的发髻。“欹枕”,倾斜着枕头。“钗”,古时妇女的一种头饰。“云鬓乱”,意谓头发散乱如云。“云鬓”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题目为《念奴娇·隔帘听》。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正是恹恹天气,十五盈盈女。十三弦上情千缕。看玉比蝉钿,银排雁柱。弹再鼓。动春纤、当窗手语。音如诉。含宫嚼羽。婉转歌喉吐。斜搊慢撚相思谱。空闺似入,湘江凄楚。潇潇雨。偷将泪丝重数。 2. 译文:正逢郁闷的日子,十五岁的姑娘,在弦上弹奏着动人的乐曲。看她的手指如同玉蝉般细腻,琴键上银光闪烁,宛如雁柱般清脆
【译文】 水边拂动着的柳枝,衔着一枝花。恰看到那对双双的燕子正翩翩飞来。你告诉我你的窝在何处?仿佛是依恋着我。飞去又飞来,恐怕被秋风吹倦了。 谁能系住这红丝绦?谁又能寄来锦笺像我的面貌?江南冷落烟水之滨,曾到过你的家。我遥想故乡,梦魂萦绕着关河之愁。 【赏析】 《离亭燕·湖上》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此词通过描写一对鸳鸯的离巢和重逢,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怀念。上片写鸳鸯的双栖共宿
诗句: 隔浦莲近拍醉后入滆湖,和陆放翁韵 扁舟远泛暮景。薄醉凉飙醒。似隔深深浦,幽香引入清境。低锁云万顷。芳蕖净。渌水明于镜。 金波冷。玉人凭槛,鸦翎乱挽犹整。一船皓月,斜送满身花影。斗转参横闲夜永。风静。梦回应到巫岭。 译文: 我乘着小船在傍晚时分划行,微醺之后便进入了滆湖,模仿陆放翁的韵。我坐在扁舟中,随着水波荡漾,仿佛来到了深深的浦口,那幽香随风飘进我的清静之境。湖水被低垂的云彩遮住
【注释】: 钗: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横:横放。簟(diàn):竹席,竹制的床席。衾裯(qin chóu):被褥。欢笑:高兴的笑声。烛影虚留:灯影晃动,留下余影。待续完残梦:继续完成未了的梦境。闲(xián):闲暇。倩:请。直向江州:一直流向江州。 【赏析】 《归忆》,这是一首闺中怀人词。上片写闺中女子思念情郎的情景。起首三句写女主人公在秋夜倚妆楼而思。“钗痕”、“月簟”,是其物;“横”字状其形
【注释】 千秋岁:词牌名。 《乐章集》有《千秋岁·溪山掩映斜阳里》,此调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句五仄韵,前段一、三句两仄韵,后段一、二句两仄韵,三、四句两平韵。 沟塍:田间水渠的边埂。 广:丰收。 三五:指夏至后的十五天,即初伏。伴:同游。 看馌妇:指在田中送饭的农妇。 搯(jian):握持、握取。 【译文】 田间水渠的边埂上新涨的河水。这丰收之年今年是大丰产。三五日,和朋友们一同出游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赏析”,因此考生需要对诗句进行逐句的翻译,并结合注释进行分析,然后指出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人的情感等。具体来看,第一句中“西施游西施山”是全诗的主题所在,也是全诗的关键一句;第二句“稽山回映处,石径碧玲珑”写景有情,写出了作者对于稽山的向往和赞美之情;第三句“为想苎萝村畔,才离却
诗句如下: 烛光红透。映玉人罗袖。冰盘荐处拨银筝,听一缕新词谱就。莫惯娇嗔常阿母。倩当筵消受。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1. 烛光红透:描绘了烛光的明亮和红色,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2. 映玉人罗袖:描述女子如玉般洁白的手臂在烛光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3. 冰盘荐处拨银筝:形容美食的美味以及音乐的悠扬,让人感受到宴席上的雅致和情趣。 4. 莫惯娇嗔常阿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