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恹恹天气,十五盈盈女。十三弦上情千缕。看玉比蝉钿,银排雁柱。弹再鼓。动春纤、当窗手语。
音如诉。含宫嚼羽。婉转歌喉吐。斜搊慢撚相思谱。空闺似入,湘江凄楚。潇潇雨。偷将泪丝重数。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题目为《念奴娇·隔帘听》。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正是恹恹天气,十五盈盈女。十三弦上情千缕。看玉比蝉钿,银排雁柱。弹再鼓。动春纤、当窗手语。音如诉。含宫嚼羽。婉转歌喉吐。斜搊慢撚相思谱。空闺似入,湘江凄楚。潇潇雨。偷将泪丝重数。
译文:正逢郁闷的日子,十五岁的姑娘,在弦上弹奏着动人的乐曲。看她的手指如同玉蝉般细腻,琴键上银光闪烁,宛如雁柱般清脆。弹起那美妙的旋律,就像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怜惜。姑娘的歌喉婉转悠扬,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相思之情,让人心醉神迷。她斜倚窗边,轻轻地拨弄着琴弦,手指在弦上舞动,仿佛是在谱写一段段动人的乐章。在这空荡荡的闺房中,姑娘似乎真的进入到了那片湘江之地,感受着那份凄清与哀愁。潇潇的细雨轻轻洒落,仿佛在为这份思念增添几分伤感的色彩。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咏叹筝曲的词,通过描绘弹筝女子的形象和演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体验。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词中的“十五”二字点明了弹奏的女子正值妙龄,给人以青春活力的感觉;“十三弦上”则暗示了弹筝的技巧和技巧之高超,使人联想到女子弹奏时的专注和投入。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弹奏时的情景,如“玉比蝉钿”,形象地刻画出女子手指细腻如玉的特质;“银排雁柱”,则描绘出琴弦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些描写都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一幅女子弹筝的生动画面,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
注释:恹恹(yin yin):形容心情郁闷或身体虚弱的样子。十五:指十五岁的女孩。盈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弦:指古琴等乐器上的琴弦。玉比蝉钿:比喻女子手指纤细如玉。银排雁柱:比喻琴弦清脆响亮如雁鸣。声声(shen shen)再鼓:意思是说每次击鼓都发出美妙的声音,声音连续不断。含宫嚼羽:形容声音悠扬婉转。动春纤、当窗手语:形容弹奏时动作优美,犹如春风拂过。音如诉:形容弹奏时的声音像在诉说衷肠。含宫嚼羽、婉转歌喉、斜搊慢捻(niǎn)相思谱:形容弹奏时的声音婉转而深情。相思谱:指写满相思之词的谱子。空闺似入湘江凄楚:形容女子独自在家时的感受如同置身于湘江一样凄凉悲伤。潇潇雨:形容雨声萧瑟凄凉。偷将泪丝重数:形容雨中哭泣,泪水滴落成珠串般的雨滴,仿佛在默默数落自己的悲伤。
赏析:整首词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少女弹筝的场景和她内心的情感世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词中的“十五盈盈女”不仅点明了弹奏女子的年龄和美貌,还暗示了她年轻、纯洁而又敏感的内心世界。“十三弦上情千缕”、“当窗手语”等句子更生动地描绘了弹奏时的情景和氛围,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股浓郁的音乐魅力。而“音如诉”三字则将弹奏者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既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也表达了弹奏者内心的悲欢离合。最后两句“空闺似入湘江凄楚”以及“潇潇雨”更是将整个场景笼罩在一种凄美的氛围之中,让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