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霆
水调歌头·送褚正郎还朝 青山荐行色,碧浪涌蘋洲。红旗棹影,送君骑鹤上扬州。相饯一杯清水,比似一轮明月,三载照高秋。回首棠阴路,父老泪双流。 黯苕南,云杳杳,水悠悠。柳丝残脆,相看无计挽仙舟。一道星河届斗,万里长风破浪,身抵凤池头。从此鸾台峻,鹓鹭阻同游。 【注释】 1.青山:指山岭。荐:举、献。 2.苹洲:水草丰茂的沙洲。 3.红旗:指船的装饰。棹:船上用桨。影:影子。 4.一杯清酒(yin)
【注释】: 厌厌:形容心情烦闷,愁闷的样子。 重门:双层门。 胭脂:红颜色的颜料,这里借指女子的唇色。 山茶:即山茶花。 【赏析】: 《春朝雨》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一首词,作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词中以写景抒情为主,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 上阕写初晴时的雨后景象。“厌厌夜雨”,点出时令为春晓,而雨意未歇,更添了一层凄清之意。“小院重门闭”
诗句释义 - 芳意柔情千万缕:这一句表达了春天的温柔和情感的复杂性。"芳意"指的是春天的美丽气息,"柔情"则指内心的温柔与情感,"千万缕"形容这些情感如丝线般密集。 - 付与杨花,飘泊江南去:这句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通过"杨花"这一自然景象,象征着情感的飘忽不定和不稳定性。"飘泊"则强调了这种不确定性和四处漂泊的状态。 - 斗帐日高犹熟睡:描述了主人公在春日里仍然贪睡的场景
【注释】: 水云微淡侵江楼。山势涌沧洲。黄花欲绽丹枫老,吴霜冷、雁叫清秋。云外离情耿耿,天涯归信悠悠。乱鸦投树夕阳收。江水向东流。登楼望断平芜影,凭阑久、多少闲愁。风里一声渔笛,浪中数点行舟。 【赏析】: 《风入松·江楼秋眺》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景寄情,表达了词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释】断送:使……消失。古今愁:古今的忧愁。西风古道:指荒凉的古旧道路。无人影:没有行人的踪迹。行囊薄:行李简单,装得不多。暝色:傍晚时的景象。雁投何处:大雁飞向哪里。笛声人在高楼:笛声在高楼中响起。 两悠悠:指人世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羁客倦遨游:被旅途劳顿而疲倦的人。秋容诗意知何在:秋天的景色和诗情画意在哪里?寒鸦外、流水桥头:乌鸦在河桥之外,水波潺潺。凭仗丹青会写:借助画家的本领来描绘
满庭芳 · 书赏花卷燕子帘帏,秋千院宇,被花卖到春光。小屏银烛,入夜照红芳。可是东君有意,繁华地、赁与诗狂。三杯后,晚香初罢,檐雨正淋浪。 浮生能几许,坐间屈指,三十风霜。叹彩云易散,春梦虚忙。惟有诗情酒兴,个中事、犹恼愁肠。花应恨,满眶春泪,揾透紫香囊。 注释: 燕子帘帏:用燕子作装饰的帘子。 秋千院宇:秋千架所在的院子。 小屏银烛:小屏风上点着的小蜡烛,银色的灯光闪烁。 入夜照红芳:到了夜晚
【赏析】 此词为作者送别朋友,并赠以《鹧鸪天》词的酬答。上阕写送别友人时的场景;下阕写别后相思之情。全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婉转细腻,富有音乐美。 上阕起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潋滟”二字写出了酒的颜色,又烘托出宴饮的气氛。“流霞”是古代传说中的仙酒,此处借代所饮之酒。“玳瑁钟”即金钟,用以计时,故又名漏刻。“酡颜微映烛花红”两句描写宴会中人们饮酒作乐的情状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默写。要求考生根据诗歌内容,结合题目提示,进行正确、规范书写。本题中易错字有“竿”“钓”“掣”“鳌”等,答题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 ①竿袅长虹(长):形容竹竿很高;竿:指竹竿;袅:延伸的意思,这里指高;②钩弯新月:比喻月亮形状弯曲像钩子;钩:指弯月;③几向禹门垂钓:几度到大禹治水的地方去垂钓;禹门,即大禹治水的龙门山;④掣碎鳌头:比喻把龙鳞都斩断;掣:用刀切断;鳌
满庭芳 · 中秋月,和人韵 碧海澄秋,遥空霁雨,姮娥起驾飞轮。素光万顷,灏气满乾坤。坐久疏星渐失,枯枝冷、惊鹊南村。闲阶下,桂眠秋影,香味泻金樽。 瑶台当此夜,露零玉佩,风振仙裙。记唾壶残缺,歌韵清温。回首西风易老,流年事、屈指休论。空惊叹,故人千里,相望渺江云。 注释: 1. 碧海澄秋:碧蓝色的海水在秋天显得更加清澈透明。 2. 遥空霁雨:天空中飘荡着细碎的雨滴。 3. 姮娥:即嫦娥
【解析】 本诗的译文是:明月洒满楼台,霜花铺满了屋瓦。冷寂的月色中,鸳鸯被单里传来了梦中的马嘶声。远行在外的游子谁能寄回这千里征衣?相思之情已写满信笺,从头至尾地倾诉着。 门外是一片平坦的原野,远处的山峦在夕暮中显得格外的模糊;几处归家的行人,正踏着落日的余晖向南行走。一只只大雁飞过天际,它们时而低翔,时而高升,好像在天空中画出了一幅幅“点睛”的图画,给这春天的山野增添了几分生气。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