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景兰
关山月 秋月开金镜,浮云散碧空。风吹榆戍北,露湿柳城东。 影满惊门鹊,光沈起塞鸿。秦关今夜色,应与汉宫同。 注释: - 秋月开金镜:秋天的月亮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 浮云散碧空:浮云消散在蔚蓝的天空中。 - 风吹榆戍北:风从北方吹来,吹拂着榆树守卫的地方。 - 露湿柳城东:露水沾湿了柳城的东边。 - 影满惊门鹊:月光洒满门前,惊扰了喜鹊。 - 光沈起塞鸿:月光映照在塞上的大雁身上
《临江仙·题牡丹》是一首充满意境和韵味的词作,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特理解。下面是对这首词及其相关注释、赏析的详细分析: 1. 诗词原文: 锦树一阑无气力,随风婀娜枝头。艳阳却被夕阳收。春光有恨,待欲控双钩。香入美人销不尽,依然别样娇羞。太真西子并风流。小窗倚遍,明月更相留。 2. 译文注解: - “锦树一阑”:形容牡丹花如锦绣般绚烂。 - “无气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句释义: - "烟暖碧云楼,楼迥春山秀。" - 注释:烟雾缭绕的碧云楼上,春山显得更加秀丽。 - 赏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碧云楼在烟雾中显得愈发迷人,春山则因烟雾而显得更加秀丽。 - "风落残红水面漂,池内清波皱。" - 注释:微风拂过,红色花瓣随风飘落,水面荡漾着涟漪。 - 赏析:这句诗通过“风”和“落红”、“水”和“涟漪”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既有动态的美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及语言表达的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阅读所要鉴赏的文章,在准确把握文章意思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分析即可。首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内容、主题、情感等角度具体分析。本题中“更漏子·闺中四景词夏”是《更漏子》的题目。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闺情的小令。上片写的是闺房中的景色,下片写女主人公在闺房中思念亲人的情景。 “湘帘外
烛影摇红·咏鵻堂怀旧 春入华堂,玉阶草色重重暗。寒波一片映阑干,望处如银汉。风动花枝深浅。忽思量、时光如箭。歌声撩乱。环佩叮当,繁华未断。 游赏池台,沧桑顷刻风云换。中宵笳角恼人肠,泣向庭闱远。何处堪留顾盼。更可怜、子规啼遍。满壁图书,一枝残蜡,几声长叹。 译文: 春天来到了华丽的厅堂,玉阶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草,显得有些阴暗。一片冰冷的水波映照着栏杆,远远望去就像银河一般璀璨。风吹动着花朵的枝条
【注释】 一帘:一扇,帘子。萧飒:形容秋声、风雨之声凄凉。梧桐,一种落叶乔木。雨中梧桐叶被风吹落时发出萧索的声响,故称“萧飒”。人归去:诗人以“人”代指自己的身世之感。花底:指花下。樽(zun):盛酒之器。薄暮:傍晚时分。云深:云层浓密。寒度:寒冷地渡过。客有愁无数:客人有无穷无尽的忧愁。 片帆:指船上的一片帆。明日:明天。东皋路:地名,泛指远方的道路。 越水:长江下游的一段河流,在今浙江境内
《卜算子·初春游寓山看花》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景,以“春半绿茵齐,处处香风透”勾勒出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百花争艳的美景;下阕抒情,以“尽道柳丝黄,不解梅花瘦”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里柳树黄绿相间、梅花独自开放的不同景象所持的不同观点。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韵味。 注释: 1. 卜算子:词牌名。 2. 初春:指春天的开始,即早春时节。 3. 游寓:游览居住的意思。 4.
【诗句释义】 洞天春初:指春天的天气。 同友坐剩国书屋:和朋友一起在国书阁里坐下,聊到很晚。 黄鹂槛外声小:在栏杆外面听到了黄鹂清脆的叫声。 曲径残梅未扫:小路旁边残留的梅花尚未打扫。 淑气含春遍芳草:温和的气息充满了整个草地。 正晴光缭绕:天空中阳光明媚,光线缠绕。 闲庭竟日悄悄:庭院中一天都没有人,非常安静。 无奈佳人去早:可惜美人已经早早离开了。 蛱蝶轻飞,风飘花乱:蝴蝶翩翩飞舞
《菩萨蛮·坐河边新楼,代人作》 画楼槛外啼黄鸟。山光横断残阳渺。春色杳难留。衔杯花下愁。 绣窗笼晓日。紫燕穿帘急。柳拂水痕清。渔歌渡远汀。 注释: - 画楼:指有绘画装饰的楼阁。槛外:指楼外的栏杆之外。 - 啼黄鸟:鸟儿在树枝间鸣叫。 - 山光:指山间的阳光。横断:横跨。 - 残阳渺:夕阳渐渐落下,天空显得空旷。 - 春色:春天的景色。杳难留:难以留住春天的景色。 - 衔杯:指拿着酒杯。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