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树一阑无气力,随风婀娜枝头。艳阳却被夕阳收。春光有恨,待欲控双钩。
香入美人销不尽,依然别样娇羞。太真西子并风流。小窗倚遍,明月更相留。
《临江仙·题牡丹》是一首充满意境和韵味的词作,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特理解。下面是对这首词及其相关注释、赏析的详细分析:
诗词原文:
锦树一阑无气力,随风婀娜枝头。艳阳却被夕阳收。春光有恨,待欲控双钩。香入美人销不尽,依然别样娇羞。太真西子并风流。小窗倚遍,明月更相留。译文注解:
- “锦树一阑”:形容牡丹花如锦绣般绚烂。
- “无气力”:牡丹虽美但无力支撑,显得有些虚弱。
- “随风婀娜枝头”:形容牡丹随性摆动,姿态优美。
- “夕阳收”:夕阳斜照,将牡丹的美暂时收去。
- “春光有恨,待欲控双钩”:春天的美好似乎有所遗憾,如同画中欲捕捉却又难以捕捉的美丽。
- “香入美人销不尽,依然别样娇羞”:花香被美人所吸收,却无法完全消散,依旧保持着独特的娇媚。
- “太真西子并风流”:比作唐代的杨贵妃和西施,都各有风采。
- “小窗倚遍,明月更相留”:在月光下反复回味,留下美好的记忆。
- 赏析:
- 艺术风格:商景兰的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的美貌,通过“锦树一阑无气力”等句,表现了牡丹的娇弱之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手法(如“春光有恨”、“明月更相留”)来突出牡丹的独特之处。
- 情感表达:整首词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留恋之情。尤其是“依然别样娇羞”一句,更是将牡丹的外在美丽与其内在的生命力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
- 文化内涵:这首词不仅仅是对牡丹的描写,还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人”与“才女”的象征意义。例如,“太真西子”即指杨贵妃和西施,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们的形象在这里代表了东方女性的温婉与美丽。
《临江仙·题牡丹》不仅是一首描写牡丹的词作,更是一幅展现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画卷。商景兰用其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这首词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