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景兰
诗句原文: 醉花间 春恨 愁离别。 偏离别。 别恨多周折。 无计解离情,独倚天边月。 窗外子规啼,正与春风杂。 问鸟语花光,何时皆愁绝。 译文: 我不愿人提起这别离之苦,因为一旦提及,只会让这心中的恨意更甚。我远离了人群,独自行走在这春日的庭院中。春天的雨后,万物复苏,然而我心中的离愁却如同连绵不断的曲折。无法用任何方法解开这心中的离愁,我只能孤独地站在天边,望着那一轮明亮的月亮。 注释:
玉漏频催夜气清。 篆烟深锁绣帏轻。 满庭明月照残更。 雁柱十三空寄恨,关河百二总离情。 春恨何事巧相侵。 注释: 玉漏(计时器具):古代用沙或小玉石制成的滴水计时器,滴落表示时间流逝。 夜气清:夜深时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凉。 篆烟:指室内燃烧香料时产生的烟雾。 绣帏:精美的刺绣帷幔,通常用以装饰室内。 满庭明月:庭院中明亮的月光。 残更:夜已深但仍未完全入眠的更次。 雁柱十三
注释:在凄风冷雨的夜晚,空寂的树林里只有寒风在呼啸,寒冷刺骨。烟雾弥漫,仿佛是锁住了整个绣着花纹的被子,使得它更加冰冷。春天的到来,莺鸟也迟迟未能鸣叫,因为天气过于寒冷。我更加多情,寄寓了深深的怨恨,只让鹍鸡的丝线发出三两声的哀鸣。 赏析: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凄清的画面。词人以“雪夜即事”为题,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词中运用了许多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凄风”、“金锁烟寒”、“春滞莺黄”等
【注释】 1. 雪中怀女僧:在雪天思念女尼。谷虚(678~730):唐代女禅师,姓李,名静。本名慧皎,字清照。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一说河州(今甘肃临洮)人。后出家,号“谷虚”。 2. 琐窗前:指诗人站在窗户前凝望着外面飘洒的雪花。 3. 飞絮影连天:形容雪花纷飞,如柳絮一般。 4. 蒲团:僧人坐禅所用的垫子。 5. 参透几多禅:禅宗讲究悟性与机缘,参透了多少禅意。 6. 花欲绽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春日所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首句写景:水绿山青,春意盎然。第二句写人与花鸟:飞花如雪柳如烟,卷帘无事调筝。第三、四句写人与情思:写愁肠意萦,梦杳难成。最后两句写人与月影:香飘一片魂惊,见窗前月明。 译文: 春日里我闲来无事,于是放下帘子调起筝弦,让那筝声随风飘荡。 我的心情也随着这筝声飞扬,仿佛被它牵引着。 我常常梦见那高远的明月,但醒来时却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
【解析】 “两堤杨柳舒金线”,堤是堤岸,即河岸边。杨柳在微风中飘拂,如细丝般柔美,故称“杨柳”为“金线”。这句诗的意思是:春色溶溶,柳树的枝条垂下来如金色的长线。 【答案】 译文:春天里,我游园赏景,看到两堤边的杨柳条条垂下如丝,柳叶翠绿如碧玉。 赏析:这是一首春日写景的小词。上片写春日游园所见。首句写春光明媚,春意浓浓。“两堤杨柳舒金线”,描写了杨柳的婀娜多姿。第二句写春风劲吹,春光飞逝
《生查子·春日晚妆》是北宋诗人晏几道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闺中少妇的闲情逸趣,下片则写闺中少妇的愁情苦意。全词语言清新婉约,含蓄深沉,意境优美,耐人寻味,是晏词的代表作之一。 诗句释义: 1. 无意整云钿 - 没有整理头上装饰的金色发髻。 2. 镜里双鸾去 - 镜子里的两只鸾鸟飞走了。鸾鸟常被用来象征美好或尊贵的事物,这里可能指代美好的容颜或时光。 3. 百舌最无知 - 百舌鸟是最无知的鸟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语言风格及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语句,如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的含意,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此题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内容、手法、风格、主旨的试题,注意从题材、表现手法、语言、情感等几方面分析。“雪重梅寒万里平”,这一句的意思是:大雪压枝,梅花被雪覆盖,万丈寒气弥漫。“微风窗纸声”,这一句的意思是
【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清幽静美的江楼夜景图。下阕则写景中含情,以“湖光摇荡处”四字领起,写春色在湖面荡漾、群山横空的景象,并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春色的向往。 临江仙·坐河边新楼 水映玉楼楼上影,微风飘送蝉鸣。淡云流月小窗明。夜阑江上桨,远寺暮钟声。人倚阑干如画里,凉波渺渺堪惊。不知春色为谁增。湖光摇荡处,突兀众山横。 译文: 水映照出玉楼的影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是一道基础题,考生要注意对全诗的理解。注意“桃李”“黄莺”等关键词的把握。 【答案】 译文:烟蒙蒙,路茫茫。桃李无言,万树芳。黄莺百啭,催日暮。白云深处,透微光。 注释:捣练子:词牌名;春日:春天;舟中见月:乘船在江中观赏月亮。 赏析: 此诗描写春天乘舟观赏月色的情景。首句写景,次句叙事,三句点题。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想象,写春江月夜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