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衔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本题要求赏析诗句。“大酺 香江登高”这一句,点明题目,是作者登上香江高处时所发出的感慨。“正岛帆寒,窗檠短、憔悴天涯羁客”三句写登高所见,诗人站在江边,看见远处的船帆在寒风中颤抖,近处的窗户又矮小又昏暗,自己就像天涯的游子一样憔悴不堪。“亭皋凋木叶,怕东篱秋瘦,照人无色。”写诗人看到的景物,亭台上的树木已经凋零,害怕东边的篱笆也因为秋天的萧条而变得消瘦
【注释】 烛泪(zhuó lèi):烛泪。 蛰云:指春寒未消。 翠冷:翠绿色,形容烟色冷清。 调脂铅水:指胭脂。 樊通髻:指古代妇女的发式,以金钗固定,用帛束成圆形或方形。 膏(gāo):这里指眼泪。 凡心缀:凡心,指凡人的心。缀,缝缀,指眼泪滴在衣服上的痕迹。 汍澜(yù lán):流泪的样子。 博簺(fēng zhōu):花名,又名木香。 缨半绝:指头发因沾湿而散乱。 臣髡(kūn)
向湖边 题林畏庐先生西汉图卷,卷藏秋雪庵 - 这是一首诗歌,描绘了作者在秋雪庵中观赏林畏卢先生的西汉画卷的场景。 - “向”表示面对或面向的意思。 - “藏”表示收藏或保存。 - “秋雪庵”是诗中提及的一个地名,可能是作者参观或欣赏的地点。 翠拥千屏,红拖双桨,依约晚荷深处。 - “翠拥”形容绿色植物环绕的景象。 - “千屏”可能是指画作中的众多屏风,或者指画面中的山水、花鸟等元素。 -
踏莎行 题谢榆孙溪山读书图 大好溪山,纷来窗户。 书声时逐溪声去。 江南黄叶是何村,行云偏识壶公处。 游屐耕烟,吟灯晕雨。 渔歌层入蘋洲谱。 麻衣草履建阳装,翠微指点吾归路。 【注释】 1. 踏莎行:词牌名,此为小令。 2. 谢榆:指谢枋得(1246-1312),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因抗元复宋而遭元朝追捕,在闽中坚持抗元,后被俘至大都(今北京)狱中,坚贞不屈,终以绝食殉义
【注释】 吴淞:今属上海市。和约:宋金签订的条约。稼轩体:辛弃疾词的风格,即豪放派风格。 “动地惊雷”二句:形容春雷震响,春雨骤降,把满园花木都打得摇摇欲坠,使鹧鸪(一种鸟)也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霎时晴”三句:写春雷初过,天放晴,又听到燕莺鸣叫。燕莺是黄莺的别名,这里指黄莺。这几句的意思是:突然之间,春雷过后,天空放晴,听到黄莺在枝头啼鸣;这时,我醉醺醺地醒来,看到燕子和黄莺正在庭院里欢唱嬉戏
【注释】 1. 屯田体: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多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2. 狂飙:狂风暴雨,形容气候恶劣。五月是夏季,狂飙卷起,江城地、梦破笙歌庭院形容天气酷热,人们纷纷躲进屋里避暑。 3. 蹇驴:指老驴,蹇是跛的意思。邮亭门闭,指驿站的门关闭了,人倦指驿站的邮差也因为天气太热而疲惫不堪。 4. 溪流涨:溪流上涨,村桥中断:溪流上涨到足以切断桥梁的程度。 5. 禁苑树:皇家园林中的树木
这首诗是吴湖帆为文待诏长门望幸图题的,描绘了宫廷中的繁华与哀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安公子 为吴湖帆题文待诏长门望幸图 - 幸草青如许:皇宫内的花草因皇上的恩宠而繁茂。 - 长门春去谁为主:春天过去了,是谁在主持后宫?这里的“长门”指的是陈皇后被废后的居所。 - 兽啮金环推月出,冷闭梨花雨:野兽啃食着金环,推着月亮出来,寒冷地关闭着梨花雨(指宫女哭泣)。 - 望昭阳、笙歌镫火宵连曙
【注释】 雨瓢:瓢是舀水器,这里指瓢泼。蚂蚁堆成的土丘被雨水冲塌了。 蚁垤:蚂蚁堆成的土台。摧秋潦:冲毁了秋天的积水。 泛芥堂坳:泛舟到芥堂的山坳里。 越迤逦东墙:沿着曲折的东墙走过去。 狂恣纵、邃慢深帏穿到:放纵恣意地穿过深深的帷幄。 痴烟:浓烟。方困柳:正困于柳条。 梦惊回:梦醒后。拟倩阑扶望终渺:打算扶着栏杆远望直到看不见。 燕参差、莺懵懂:燕子飞得参差不齐,黄莺鸣叫不辨方向。 量暖评寒
【注释】 1. 谒金门:词牌名。 2. 休认错。蜃气空蒙楼阁。:不要认错,是虚无缥缈的景象,楼阁也是虚无缥缈的。 3. 十九耕耘无一穫。有情仍纸薄:十九年辛勤耕作,却一点收获也没有。即使有感情,也像纸一样薄弱。 4. 无力絮花漂泊。管甚坠茵黏幕:没有力量去飘散,就像被风吹落的花瓣一样四处漂泊。 5. 偶傍秋千红锦索。也须防燕觉:偶然靠近那秋千上的红色丝带,也要防止燕子发现我。 【赏析】
江南骏骨。埋没金台尘土窟。 注释:江南地区,有如骏马般的骨骼,但被埋藏在金台(古代的一种官职)的尘土中。 侧耳铜丝。疑是成连海上时。 注释:侧耳倾听铜丝的声音,以为是成连(传说中的仙人)在海上的时候。 寻消问息。一旦相逢如故识。 注释:寻找消息,询问情况,一旦相逢如同旧识。 文字因缘。犹赖登场傀儡牵。 注释:因文字而产生的缘分,仍然依靠舞台表演中的木偶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