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冷烟凝紫。
华堂送客添愁思。
玉指金环勤拂拭,泻调脂铅水。
说旧事、凄凉背拥樊通髻。
膏自煎、总为凡心缀。
问伤秋尚别,到底汍澜谁替。
别有繁华地。
欢呼博簺花丛里。
粉腻香薰缨半绝,臣髡微醉甚。
依旧鲛人,珠颗缤纷坠。
怕到头、兴尽还垂涕。
况红湿鸳衾,对泣欲怜无计。

【注释】

烛泪(zhuó lèi):烛泪。

蛰云:指春寒未消。

翠冷:翠绿色,形容烟色冷清。

调脂铅水:指胭脂。

樊通髻:指古代妇女的发式,以金钗固定,用帛束成圆形或方形。

膏(gāo):这里指眼泪。

凡心缀:凡心,指凡人的心。缀,缝缀,指眼泪滴在衣服上的痕迹。

汍澜(yù lán):流泪的样子。

博簺(fēng zhōu):花名,又名木香。

缨半绝:指头发因沾湿而散乱。

臣髡(kūn):古时称头发短而稀疏貌。微醉甚:微醉得很厉害。

鲛人:传说中住在海中的鲛人,常在月下泣珠。

垂涕:流着眼泪。

况红湿鸳衾(qīn):何况是红色的被褥已经湿透了。

对泣欲怜无计:对着枕头哭泣,想安慰她却没有办法。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中思妇的离愁别绪词。上片主要写送客之愁与离别之情。下片写思妇伤春怀远之情。全词通过描写思妇的哀怨和愁苦,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

上片起首二句“烛泪,和蛰云”点明时间是在初春时节。“翠冷烟凝紫”。翠绿的色彩冷清凄楚;烟雾凝聚成紫色的氤氲,这一句描写的是闺房中环境气氛的寒冷、凄清。“华堂送客添愁思”,华堂之中,本是欢聚之处;却因为客人即将离去,增添的却是愁思,这一句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伤感之情。“玉指金环勤拂拭”,“玉指”指手指白皙如玉:“金环”是指戒指,“勤拂拭”,说明思妇为客人擦拭眼泪,表现出思妇对于客人离去的不舍和伤心。“说旧事”,即讲述往日的故事,“凄凉背拥樊通髻”,这句写出了思妇对往日往事的回忆。“膏自煎”三句,进一步写思妇的愁苦:“总为凡心缀”,总是因为凡心而忧伤;“问伤秋”三字,引出下文的伤秋之意;“到底汍澜谁替”,到底是谁来代为伤心流泪呢?“汍澜”指泪水。

下片写思妇伤春怀远之情。“别有繁华地”,即另外的地方,繁华之地指的是别处。“欢呼博簺花丛里”,欢乐的笑声从花丛之间传出,“欢呼”二字表现了欢乐的场景。“粉腻香薰缨半绝”一句,描绘出思妇在花前饮酒时的情景:粉红的脸上带着娇美的妆容,香气袅袅,酒气熏人,然而,“臣髡微醉甚”,思妇虽然微醺,但仍然感到十分痛苦。“依旧鲛人,珠颗缤纷坠”一句,写思妇想起了鲛人的悲伤故事,那悲伤的眼神中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就像珍珠般纷纷坠落,这一句既是对思妇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对鲛人悲苦命运的同情与感叹。“怕到头、兴尽还垂涕”,思妇害怕自己的感情到了尽头,还是忍不住落泪。“况红湿鸳衾,对泣欲怜无计”,更何况红被已经湿透,自己只能对着枕头默默流泪,想安慰她却无能为力。

全词以“烛泪”起笔,以“伤秋”收尾,上下片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抒情链条。上片着重写思妇的离愁别绪,下片则着重表达思妇的伤春怀远之情。全词通过对思妇的哀怨和愁苦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