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君家宴,琅玕新种书窗畔。
石画屏风,斜木几、尽平生初见。
羡公子、风流儒雅相知晚。
更寄来、笺纸光璀粲。
霭晴云缥缈,却恼乌丝遮断。
揩眼看花片,鱼鳞弱絮秋空满。
侧理澄心,难比并、衍波文深浅。
盥薇露、轻轻开匣番番展。
愧斜行、淡墨添拘管。
感投我琼瑶,报以俚词盈板。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读懂诗歌内容,明确主题思想,然后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后分析艺术手法。本诗的作者是晏几道,是北宋词人、诗人。晏小山,字叔原(一说名殊),号小山,自称”六一居士”,世人又称他为”晏派鼻祖”,其词多写人生感慨之辞,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微妙而细小的事物,以清新的语言、优美的形象,表现一种闲雅超脱、清丽自然的境界。“安公子”是词牌名,此词即是作者根据这个词牌创作的一首词。

【答案】

译文:昨天你家的宴会上,新种的琅玕在书窗旁;石画屏风斜倚着木制的几案,平生初见,尽是美好。羡慕你的风度儒雅,与你相知很晚。寄来信函和笺纸,光闪烁璀璨。乌云飘散,却使乌丝染断。揩拭着眼花片,鱼鳞般细弱的秋空布满了满天飞絮。理顺心思澄明心志,难以比肩文思波澜起伏、文理清晰。洗手洗面,微微地开盖,翻展着香笺。惭愧我斜行字迹太潦草,用淡墨书写拘谨。感激你赠我琼瑶,以俚俗的词句盈满这木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所写的“琅玕”是一种树木的花实,因形似美玉,所以得此美名。词的首句写宴席上的“琅玕”之美,次句写“琅玕”之美在书中,接着写“琅玕”之美在屏风上,最后写“琅玕”之美在纸上。全词围绕“琅玕”,层层展开,细腻传神地描写了“琅玕”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琅玕”般的品格与才华的钦羡之情。上片写宴席上的“琅玕”之美。“新种”一词,说明“琅玕”是新近栽植的,新鲜而美丽。“书窗畔”则表明“琅玕”生长的位置。“新种”二字,点出时间,暗示了“琅玕”的生长期还很短,因而显得特别娇嫩可爱。“斜木几”三句进一步具体刻画了“琅玕”的美丽。“斜木几”表明了家具的简陋,“初见”二字表明了对“琅玕”的认识还很浅薄。但即便如此,它还是令人羡慕的。“羡公子”以下五句是对“琅玕”美好品性的赞颂。“公子”指主人,也就是晏几道自己。他欣赏“琅玕”的“风流儒雅”,觉得它像自己一样,是一位才学渊博、品行高洁的人。因此,晏几道感到十分庆幸:“更寄来、笺纸光璀璨。”因为有了这样一位高贵的朋友,晏几道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意把收到的书信和笺纸拿出来炫耀一番,希望朋友们也能看到它的光彩夺目。

下片写“琅玕”之美在屏风上。“霭晴云缥缈”,描绘了“琅玕”在屏风上时的景象。“晴云”“缥缈”都表现出了天空的广阔、高远和变幻莫测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朦胧、幽深的美的感觉。“却恼乌丝遮断”,写出了屏风上的“琅玕”给墨线造成了阻碍,让墨线不得不中断。这句既是对“琅玕”美景的具体描绘,又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看到这样美丽的“琅玕”,晏几道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无法言表。

结尾两句是说:我用笔擦去眼花,看到窗外一片秋空,被一层薄薄的秋雾覆盖住了。这一抹秋雾,仿佛就是那“琅玕”的淡淡清香。“侧理澄心”,是说自己在整理思绪的同时,也在澄清自己的心志,以便更好地体会和理解“琅玕”的意蕴。

全词以“琅玕”为线索,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琅玕”的美丽,并借赞美“琅玕”的美好来表达自己对于朋友的敬慕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