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在丙申年(公元766年)创作的《送陈南麓同年之奉天府丞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赏析: 第一段 1. 甲午夏月次鹑火:指的是农历五月五日,这个时期正是夏季的时节。 2. 陈君东去丞陪京:陈君即将离开京城去上任,他被任命为丞。 3. 月题之轮约青幰:月亮被形容成车轮,青色的车帘围绕其中,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 4. 翩翩白马悬朱缨:白马被装饰着红色的马缨
注释: 1. 已闻方召降乔岳: 我已经听说朝廷正打算将你招揽。 2. 宜有董贾钟菁英: 应当有像董仲舒、贾谊一样的才俊之士脱颖而出。 3. 后生无师孰埏铸: 那些后起的青年,如果没有师傅,又怎么能够铸造出人才呢? 4. 适喜硕彦司胶黉: 恰巧我很高兴能有机会与您一起从事教育事业。 5. 愿稀射猎课文史: 我希望我们能够抽出闲暇时间,一起学习经史子集等学问。 6. 数亲短椠疏长荣:
这首诗是李白的《入天台山歌》。 诗句翻译: 1. 蜀山峍屼皆参天,雪山高压群山巅。 - 蜀山高耸直插云霄,雪山顶压群雄。 2. 剑岭巫峡总培塿,青城峨岫羌随肩。 - 剑门和巫峡一带,山峰环绕如屏障,青城山和峨眉山如同肩上的负担。 3. 禹迹不到失搜纪,遂使岳镇居崇班。 - 大禹治水的足迹未至之处,已失其踪迹,使得这些山岳成为众山之首。 4. 五丁有力不敢凿,胚浑元气无雕镌。 - 尽管有五个力士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掩冉清芬散,絪缊薄雾微。 注释:轻轻的香气扩散开来,仿佛是轻纱般薄雾中的朦胧。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清晨或清晨时分的宁静场景,用“掩冉”形容香气轻柔,“清芬”突出了香气的纯净和雅致。而“絪缊”则形象地描述了那层薄雾的状态,给人一种朦胧、轻盈的感觉,仿佛能闻到花香。 2. 未浓飘欲断,渐远拟仍飞。 注释:香气还未完全散开,却已经快要消散;距离越远
【注释】 1. 放鹰:即“放鹰犬”,指打猎。 2. 广原:宽阔的原野。 3. 天四遮:天空被遮住。 4. 树头月落吹早笳:树顶上,月亮落下时,吹起了早晨的笳声。 5. 将军锦袍金鞲靫(fù):将军穿着华丽的衣服,驾驭着金色的缰绳。 6. 宝弓六石马五花:宝弓能射出六石的箭,战马有五个花纹。 7. 从者百骑寂不哗:随从的士兵一百人安静而不喧哗。 8. 班骓赤骠骊骝騧(xiè):黑色的骏马、红色的马
注释: 碧云寺:位于今江苏无锡市南郊,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为其父萧顺之而建造的佛寺。 兹事良几举:这件事真是需要举一反三。 贤圣律既往:圣贤的法令已经过去。 恶亦昭千秋:邪恶的行为也流传千古。 直笔:正直的文笔。 冢去留:坟墓的有无。 戮鲸鲵:杀鲸鱼和大鱼。比喻杀戮众多。 封骨:掩埋尸骨。高崷崷:指山陵高大耸立。 招魂丘:招魂的墓地。 用之作京观:将尸体陈列起来,作为战争胜利的标志。 殷墟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残灯”“虚廊”的描写,抒发出自己对仕途艰难的感叹。 “织女斜河夜气清”,织女的织机斜靠在银河边,银河两岸的夜色清明如洗,织女遥望着人间,似乎也在期待着什么。诗人化用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残釭耿耿澹微明”,残灯在昏黄中闪烁,显得更加明亮,而周围的环境却显得暗淡不明。这里的“残灯”是全篇的焦点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中诗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根据要求对原诗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本诗首联“林樾互蔽亏,冈峦相枕带”。意思是:树林枝叶交错遮蔽着阳光,山岭连绵起伏环绕着山间。“互”字写出了树多,枝叶交叠,遮天蔽日,“相枕”二字则描绘出山连山、峰接峰的景象。颔联“径回云磴高
蓟州新城 更奏塞外勋,肯耻城下盟。 懦帅肆欺谩,勍敌生门庭。 既以杀其躯,患亦贻朝廷。 鸣呼厉有阶,夫谁滋乱萌。 注释:在边疆为国捐躯的英雄,难道会因城下的和约而感到羞耻吗?懦弱的将领肆意欺骗敌人,强大的敌人却能进入他们的家门。既然已经用生命去保卫国家,国家的祸患也就会留给朝廷了。感叹啊,忠诚是有基础的,但是谁能防止那些导致动乱萌芽的人呢?有人说是因为文人误国,书生不懂事。有人说是因为吝啬军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中的一首,全诗如下: ``` 似闻西方诸部落,稽首请事天可汗。 蜀人弱脆蛮顽奸,畏之不啻雀见鹯。 况复此曹不耕织,毳衣肉食劳县官。 安得天上巨灵手,擘山为塞邛崃关。 ``` 注释: 1. 似闻西方诸部落:似乎听说了西方的一些部落。西方诸部落指的是西域地区,那里有众多不同的民族和国家。 2. 稽首请事天可汗:表示恭敬地请求服从天可汗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