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铜官(今湖南宜章)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之情。 第一句“旌旗照水如火红,鼓声直挟江流东”,描述了铜官城的繁华景象。旌旗在水面上反射出红色的光芒,鼓声伴随着江水向东流去。这里的“旌旗”和“鼓声”都是对战争的描述,但在这里却给人一种和平、繁荣的感觉。 第二句“督师矫矫人中龙,马蹄欲踏吴门空”,则转向了政治斗争的主题
这首诗是王维的《过故人庄》。 【原诗】 客从北海来, 中有数橡屋。 劝我居海滨, 闭门寄幽独。 上漏旁复穿, 伸东虑西缩。 补苴术已穷, 举家待倾覆。 客曰曷焚之, 改营出新筑。 主人谢不能, 踌躇额颦蹙。 吉凶未可知, 客言徒取辱。 诸公谋自工, 谀辞颂歌哭。 吾将说燕书, 请君举明烛。 【译文】 客人从北海来, 有数间橡树小屋。 劝我住海边, 闭门寄托深藏的孤独。 屋顶漏水墙外透,
诗句释义 - 两马行:比喻两人之间的交往。 - 君马玄黄我马白:形容两人的马匹颜色不同,象征他们的志向和性格可能不同。 - 我往日南君漠北:我过去在南方,现在在北方,表达距离感和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 - 颜色不同心事殊:虽然外在特征不同,但内心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 况有山川能间隔:更何况还有山川这样的自然障碍,使得两人难以相见。 - 鸡鸣钟动灯荧荧:描写夜晚的景象,鸡鸣和钟声伴随着微弱的灯光
【解析】 本诗题下原注:“为刘幼云编修廷琛画《九峰读书图》。大冠高盖黄尘底,晚得刘侯差自喜。一卷匡庐独往图,悄然着我千岩里。金华贵人一字无,佩玉鸣裾工走趋。仕宦不达坐读书,君之此计愚且迂。山中花开酒应熟,卖书来问东家屋。我亦平生江海心,岁晚从君喂黄犊。” 第一首诗: “大冠高盖黄尘底”,是说作者的装束,也暗指其身份地位。“晚得刘侯差自喜”,刘侯即刘廷琛,字幼云,江西南昌人,万历进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河堤》一诗中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 1. 黄河在瓠子县决口,水流浩大如天轴翻覆。 注释:瓠子县是古代黄河的一个泛滥区。 2. 成千上万的家庭正在安眠,夜半时分却因为洪水而陷入困境。 注释:“万家”指成千上万的家庭。“甘寝”意为安睡。 3. 天子亲临黄河边,仪仗队伍如同云朵般密集。 注释:“临塞河”意即到黄河边视察
君门行 枝强干弱鹿为马,舜放尧囚龙作鱼。 苍梧山深鬼啸雨,当殿无复群臣趋。 夜郎供奉古别离,拾遗杜鹃再拜诗。 苕苕君门门九闺,泪尽心摧君岂知。 译文: 树枝强壮而根茎软弱,就像一只鹿被当作马来使用;舜帝被罢黜,虞舜被囚禁,就像一条龙变成了鱼一样。 苍梧山上的深秋之夜,鬼魂在呼啸着下雨,大殿中已经没有了群臣的趋步。 夜郎国的供奉者已经离去,留下拾遗官在哭泣,他的诗歌再次拜谢君王。
【注释】:元遗山,即元好问。贵贱之见,指元好问认为诗应体现高下贵贱之分的观点。面目都随贵贱迁,陶渊明(陶公)的诗平淡自然,谢灵运(谢公)的诗艳丽华丽,都是根据贵贱而定。暮云春酒词清丽,意指暮云春酒的词句清丽动人,却暗指元遗山认为元好问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昼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诗句过于清丽,与元遗山倡导的“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念相悖。却在柴烟粪火边
【注释】 洞庭:指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并门:指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即樊口。 寻天路访重华:寻找通往仙境之路。传说古代帝王巡游四方,所到之处皆封为神,称为“天路”。 南北驰驱汗流赭:指在北方和南方奔波忙碌,汗水洒在地上变成红色。赭(zhě):朱砂的别名。 矰(zēnɡ)缴:一种带绳的长箭,用它来射鸟。张:张开。 白凫(fú):白色的野鸭。 朱凤:红色的凤凰。 【译文】
昏如枣膏羊玄保,湿似詹唐沈演之。 译文:海棠花瓣如同枣泥般黏腻,湿润的海棠花瓣像詹唐和沈演之的笔触。 注释:昏如,形容海棠花瓣的颜色深红,如同枣泥一般;羊玄保,古代画家羊欣,以画花著称;湿似,描绘海棠花瓣湿润的样子,如同詹唐、沈演之的画风;詹唐,唐朝画家,擅长画花鸟,尤以画牡丹著名;沈演之,唐代画家,擅写花卉。 恨到无香非厚谤,人言还有刻深时。 译文:即使海棠没有香气,也不会被认为是诽谤
```plain 论诗绝句四十首苏李 晚岁颓唐力已殚,论诗序爵未欺谩。尚书爱好真无益,祗配贪多七品官。 注释与译文 注释 - 晚岁颓唐力已殚:晚年已感颓废,力量用尽(形容年老力衰)。 - 论诗序爵未欺谩:在论诗上没有欺瞒或虚假。 - 尚书爱好真无益:尚书的兴趣真正有益,但无益于实际(指空谈无补)。 - 祗配贪多七品官:只能得到贪多的七品官职(指地位低微)。 译文 晚年已感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