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锳
【解析】 “画帘人定。更漏声凄紧”:夜深人静时,画屏上的帘子放下了,更夫的更漏声声声入耳,显得特别凄凉。 “满枕玉钗春梦冷”:在梦中,我梦见自己正和心爱的人缠绵在一起,可是当梦醒时,却觉得冷冷清清的,好像玉钗还在枕头上。 “斜月小楼钟影”:月光斜照在小楼上,映出了楼阁的影子;听到楼上敲钟的声音。 “金猊容易香销”:金猊是古代的一种焚香器,容易烧着;现在烧香的人已经走了,只剩下香炉中余剩的香味。
【注释】 皋亭览胜:即“高阳台”,词牌名。 鸥雨分凉:指鸥鸟在湖面上飞来飞去,把清凉的雨点洒向大地。 鱼云织暝:形容湖面水雾弥漫的景象,仿佛是鱼儿吐出来的云朵,又像天空中的暮霭。 山色依然:指山的形状、色彩与以前一样,没有改变。 瘦影斜阳:形容夕阳下的山影显得更加瘦弱。 碧天摇梦成烟: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好像摇荡着梦境,变得飘渺而虚无。 仙山依旧无消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仍然没有消息,没有人能够找到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长相忆,最忆是江南”意思是:我总想长长久久地怀念,最使我思念的还是江南。“春水落花鸥梦阔”意思是:春天时江水涨满,落花如雪飘飞,小洲上白鹭梦魂飘远。“夕阳疏柳雁天宽”意思是:夕阳斜照在稀疏的柳条上,大雁排成了人字形向远方飞翔…… 译文: 我总是想长久而长久怀念,最使我思念的还是江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及语言风格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同时对诗歌进行整体的赏析。 根据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明确答题方向。 分析全诗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此词上片写景,描写了一幅暮秋山寺图;下片抒情,抒发作者的感慨之情。 第三
【赏析】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暮春之景和作者的愁情。“斜日杏花收”,暮春天气,落日将尽,落日余晖映红了杏花;“微寒上玉篝”,微风习习,使人感到丝丝寒意,好像玉篝(即香炉)在微微颤动。“一重帘、一段春愁”句写室内景象,一层帘,一层春愁。“见说画屏灯也上”,屏风上映出灯火,说明室外也亮了灯光。“独自个、下帘钩”,作者一人独居,只能放下帘钩,让室外的灯光射到自己的脸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进行比对、判断正误。注意通假字和多音字的区分。“织”是动词,意为“像网一样”,这里用作名词。“蘋洲”即“浮萍之洲”。 【答案】 译文:晚雾笼罩着水面上的帆,就像渔网一样密。隔林几点疏灯透出。一只乌鸦飞落在湖中的浮萍岛上,乱石山峦相对,令人愁苦。野草如团的荒原景色,让我的归乡之心更加沉重
蝶恋花 帘外迷蒙云不住。卷起飞花,风袅垂杨树。燕子飞来还又去。夕阳芳草归何处。 - 注释: 帘外:指户外的帘子外面。云不住:云彩不断飘动,形容天空中云彩密布的样子。卷起飞花:形容风把树上的花吹落。风袅垂杨树:风吹过垂杨树,使枝条轻轻摆动。燕子飞来还又去:燕子来回飞翔。夕阳芳草归何处:夕阳西下时,芳草萋萋,不知它们最终会回到哪里。 - 赏析: 这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春天傍晚的景象
绿意 冰绡在否。怎粉香脂色,零落如许。几处芳丛,栩栩蘧蘧,落红犹忆前度。凄凉不恨春如梦,恨梦也、寻常不做。却输伊、安稳双飞,还到绣帘深处。 注释:冰绡(xiáo):一种丝织品,这里指白色的丝绸。怎:怎么。粉香脂色:形容女子搽的白粉和胭脂的颜色。零落如许:如此凋零,如此衰败。几处:许多地方。栩栩蘧蘧(qú qú):栩栩,活泼的样子;蘧蘧,同“渠渠”,形容人行走的样子。落红犹忆前度:指春天花落之后
【注释】 几日:几天。 池塘:本指池沼,这里指庭院。 云不住:云彩不断,即云层密布。 蒙蒙:形容云色浓重的样子。 做:形成。 清明雨:指春雨,也泛指及时的降雨。 半塌茶烟:指茶炉上冒着袅袅热气。 梦煮:梦中被烧焦了。 画屏:装饰在屏风上的图画。 几点:几幅,指屏风上的画作。 江南树:指南方地区的树。 欲卷珠帘风不许:想拉开窗帘,可是不让风吹进室内。 如此黄昏:像这样的黄昏。 移筝柱
台城路花坞纪游同蔼卿赋 【注释】: 深山一夜惊黄叶,萧萧满林风扫。瘦柳敧霜,低芦冱水,凉得吟蝉都少。清溪半绕。已溪上炊烟,一丝青袅。知近禅扉,残钟隐隐出林杪。 何时买山事了。赁舂终下计,何似耕钓。但近村边,能通船处,细选三间屋料。休嫌地小。任种菜栽梅,春秋都好。不见西风,晚鸦栖树早。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宋代淳熙八年(公元1189年)的秋天所作的一首记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