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宁
【解析】 本首词上片写女子登香阁所见之景,下片抒发女主人公的幽怨。“记桃花时节,携登香阁。小婢呼茶出莲幕”,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并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女子带着侍女登香阁,侍女为女子泡茶,在香阁中闲谈。“纵是愁难细说,说来防错。”说明她对男子的思念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只好含恨无语。“抵多少、眼酬眉酢”,意谓相思之情,抵得过眉来眼去。“生怕人疑,故向窗前倚着”,表明自己害怕被人误会
苏幕遮·灯下听剪刀声 紫纹绫,红锦缎。裁剪时灯前,金钏响叮当。担心鸳鸯翻起面,用钿尺轻轻移,商量停当处。 晃悠悠,人未眠。折叠成叠股,用刀裁断明。万千愁肠似细线,剪不断又连上,请萧娘帮忙剪。 注释: 1. 紫纹绫,红锦缎:指的是用来制作服装的布料,紫色和红色是中国传统的色彩,常用来表示尊贵或吉祥。 2. 裁剪时:指做衣服的时候。 3. 灯前:在灯光下。 4. 金钏响叮当
【注释】 苏幕遮·屏边听浴声:屏,屏风;苏幕遮,词牌名。浴声:洗澡时发出的水声。 兔华轻(兔华):《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高诱注:“桂树皮白而华,故曰‘兔华’也。”这里指桂花。 萤照冷:萤火虫的光在月光下显得微弱,所以感到寒冷。 瞰浴潜来(瞰):从上往下看,看到有人正在洗澡,好像从水中潜上来一样。 湘帘:用竹条编织而成的帘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裙幅。
《苏幕遮·房中听唤婢声》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闺情的慢词,上片写女主人公在绮窗下听婢子呼唤的情景;下片写女主人公独自品茗浇花,寂寞无聊,无人作伴,只好独坐空床。全词语言通俗,感情真挚,细腻地刻画了一位深锁闺门、孤苦伶仃的思妇形象。 诗句释义: 1. 绮窗明,金屋暖。香篆浮帘,脉脉垂银蒜。 - "绮窗"指的是精美的窗户,通常指女子的卧室。"明"表示光线透过窗户明亮可见
【注释】 穗煤昏:形容梦中的黑暗。莲漏杳:指梦中的时间已过很久,好像时间停滞了一样。重帏:指重重帘幕,用以隔绝外界的声音,使梦境更加宁静。蓬莱岛:古代传说中的仙山。魂梦知他何处绕:梦中魂灵四处飘荡。欲醒:想从梦中醒来。频呼:多次呼唤。话觉:告诉别人你醒了。糊涂好:意思是说醒来后感到迷迷糊糊的很舒服。养娘痴:养娘是旧时对年幼女子的称呼。香婢小:香婢是旧时对年幼女子的称呼。憨睡瞢腾:形容睡得很沉
诗句释义: 1. “甘州遍·赋得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甘州遍》。 - “赋得”指的是根据题目创作。 - “信”意为“确实”。 - “不比来”表示最近。 - “常下泪”表示经常流泪。 - “开箱验”指打开箱子检查。 - “石榴裙”代指妻子的裙子,因为石榴花与红裙色相近,所以用来形容裙子的颜色。 2. 译文: 我确实常常感到伤心落泪,当我打开箱子
【注释】 芭蕉雨:词牌名,又名《小重山》、《忆王孙》等。本意:本来的意思。心儿:心上的人。如他卷:像他那样卷起袖子。厮乱:纷乱。试问:试探性地问。何干:有什么相干。将愁共判:把愁绪和它一同分辩。亸着:下垂着。肩儿:肩膀。一半:指一半身子。倚栏畔:靠在栏杆旁边。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合称,这里代指南方的江河。可曾知:知道不知道。须把:必须把。移将:移到。郎边种满:把相思之情在郎边种植得满满的。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首先要在读懂原诗意蕴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将诗句中的关键信息(关键字)提取出来作答即可。 本题的“译文”是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就可以,如:枕着珊瑚,卧在玳瑁上。初收的蛤蜊放在帐底,难以照见自己。忘了流苏可以转动。轻揭罗衣,触动银钩。 【答案】 译文:枕着珊瑚,卧在玳瑁上。初收的蛤蜊放在帐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作的理解、鉴赏能力。 上阕,写凤箫声停鸾幕启,十二楼高,春风绮丽。“今夜玉人慵不倚”,写玉人在楼上懒洋洋地倚在栏杆上;“骰子逡巡,掷向纤纤指”,写赌局中骰子被掷到纤纤女子手中;“似无愁,如有思”,“漫想闲猜”两句,写女子玩赌时的神情,看似无忧无虑实则心思细腻;“转忆前宵楸局里”,写女子想起以前赌局中的事情:两人下棋观棋,观点牙筹,赌喝双双雉。这几句描写了一幅女子赌博的图景。
醉春风·来燕 【赏析】 词人借春燕双宿双飞,自喻男女相悦。上片写初见燕子时情态。下片写旧燕重来后,词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全词语言明白晓畅,自然质朴,却富有情趣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