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麐
【解析】 本首词是作者在临安(今属杭州)时所作,抒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疏影”句,指作者送别友人离去时,朋友乘坐的船帆的影子与楼阁的影子相映成趣。“帆”即“帆影”,“米”为“米楼”,都是建筑名。“疏影”“帆影”与“米楼韵”相互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送到”句,意思是说:我为你送去了多少情意,你却匆匆地走了,连一声招呼也没有打。“恁”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 “斜斜整整”句
东风着力,恰似雪痕微逗。 东风轻轻吹动,仿佛带着一丝雪花的痕迹。 略解春情便应瘦。 春天的柔情一释放,花朵就会显得更加娇小。 似那回曾见隔个窗纱,修竹里翠袖暮寒时候。 就像曾经看见的那样,隔着薄薄的窗户纱帘,竹子深处,翠袖女子在寒冷的傍晚中。 江南二三月,艳紫妖红,儿女十枝五枝绣。 江南二月,紫色和红色交织在一起,女儿们用各种色彩绣制出许多花枝。 谁得比孤清,一斛珠量,除聘取海棠消受。
《柳梢青·赠琵琶伎》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词。此词上片写弹筝者之美丽,下片写听筝者之情思,全词语言流畅自然,感情真挚而深沉,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注释】 1. 直得魂销:简直让我魂都散了。 2. 髻簪寒玉:发髻上插着用寒玉制成的发饰。 3. 袖卷轻绡:袖子里卷着轻纱。形容衣袖轻柔飘逸。 4. 半面犹遮:指弹拨琵琶时,只露出半边脸。 5. 四弦入破:指弹四弦的琵琶时,声音穿透了琴弦。 6
诗句:十里春风路。 译文:有伊人,裁云缝月,移宫换羽。身是三生狂杜牧,今日鬓丝如许。只逢着、秋娘能赋。问询汪伦情何似,也桃花、乱落如红雨。君莫怪,作痴语。竹西歌吹依然否。但年年、吴公台畔,斗鸡儿女。腰鼓尽消三百副,谁唱康郎乐府。况白石、扬州词句。何必红红方能记,倩笛家、吹入蘋洲谱。蜀井水,在何处。 注释:这是一首词,作者为清代诗人郭麟。“十里春风路”意味着春天的景色和气息。“有伊人”
【注释】 1. 祝英台近:词牌名。又名“水龙吟”“惜香衾”“凌波引”。双调,五十八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一叶韵。 2. 题梅卿女史倚竹图:题写梅卿女史的倚竹图。 3. 玉钗长:用玉簪装饰的头饰。古代女子常将头发盘成云髻,用簪固定,故称玉钗。 4. 金钏瘦:指金手镯纤细玲珑。 5. 浓绿剪双袖:形容竹子色彩浓绿,枝叶繁密的样子,也形容人的袖子颜色深绿而瘦削。 6. 刻遍琅玕:形容雕刻的十分精细
【注】: “浮名”句,指名利如春水般流走,不如酒醉浅唱低吟。 “为谁”句,指六朝山色美景已换得青衫从事。 “葛帔”句,指想葛洪在西华山隐居的事,但桃花米早已被卖完了。 “能谋”句,指想谋划饮酒未成。 “怕江上”句,指江上荻声渐起,阶前蟋蟀渐鸣,秋意渐浓。 【解析】: 这是一首词,是作者在归途中写的。首句点出地点和时间,信宿随园,颇极文燕之乐。将归之夕,兰村以秋梦楼图索题,黯然赋此。第二句点明题目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玉局中心,金釭照眼" - “金釭”在这里指的是铜制的灯盏,常用来比喻明亮的灯光。此句描绘了一个充满暖光的场景,可能暗示了离别时的氛围和心情的温馨。 2. "悲秋人又长征" - "悲秋"反映了作者在秋天感受到的哀愁,而“长征”则暗示了不得不离开的情感。这里的“悲秋”可以理解为对即将离别的情绪的一种象征性描述。 3. "拥髻凄然,背灯直是愁生" -
【解析】 此诗题下注释:“《秋波媚·阑干万里心》是作者在汴京为秦观赋词时作”。这首词写闺情,以“远游”代指对恋人的思念。 第一句“阑干万里心”,即“心系万里之阑干”。“阑干”指栏杆,此处泛指高楼、高楼上所挂的帘子。“万里心”指“千里之外”的心思。这句说:我心系千里之外的你。“万里”点出距离之远,“千里之外”则表明爱情的专一性。“阑干”是楼栏,也是楼中人的心情与目光所在。这一句写女子站在楼栏边远望
金缕曲 题米楼《梦隐词》,即用其集中红豆词韵 烛灺更阑矣。 怪今宵、声声落叶,都来窗里。 细字蚕眠无多幅,不信愁人至此。 看眼底、词流有几。 偶作天风海涛曲,又吹花、嚼出红霞蕊。 翩然跨,琴高鲤。 天涯别绪纷难理。 漫沉吟、旧欢如梦,流年如水。 说着江南肠断句,中有泪痕隐起。 只合付、薛家车子。 张绪飘零尤袤远,尽时人、笑把周秦比。 莫寒了,调筝指。 【注释】 金缕曲:宫调名。 《梦隐词》
【诗句】 何处是侬家,历历青山无数。 青到一重楼上,对个侬眉妩。 朝朝江上望归船,江住见山住。 指点片帆飞过,在青山断处。 【译文】 我在哪里呢?眼前的青山层层叠叠。 青山到了一处楼上,就对着我的面庞妩媚。 每天早晨都在江边望着回家的船只,就像山峦也随着水流移动。 看着帆船飞驰而过,它在青山的尽头。 【注释】 1. 何处是侬家:侬,指代自己;家,指家乡、家园。这句话的意思是:哪里是我的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