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春风路。
有伊人、裁云缝月,移宫换羽。
身是三生狂杜牧,今日鬓丝如许。
只逢着、秋娘能赋。
问询汪伦情何似,也桃花、乱落如红雨。
君莫怪,作痴语。
竹西歌吹依然否。
但年年、吴公台畔,斗鸡儿女。
腰鼓尽消三百副,谁唱康郎乐府。
况白石、扬州词句。
何必红红方能记,倩笛家、吹入蘋洲谱。
蜀井水,在何处。

诗句:十里春风路。

译文:有伊人,裁云缝月,移宫换羽。身是三生狂杜牧,今日鬓丝如许。只逢着、秋娘能赋。问询汪伦情何似,也桃花、乱落如红雨。君莫怪,作痴语。竹西歌吹依然否。但年年、吴公台畔,斗鸡儿女。腰鼓尽消三百副,谁唱康郎乐府。况白石、扬州词句。何必红红方能记,倩笛家、吹入蘋洲谱。蜀井水,在何处。

注释:这是一首词,作者为清代诗人郭麟。“十里春风路”意味着春天的景色和气息。“有伊人”,指的是有一位特别的人。“裁云缝月”,形容女子的才情,能够像裁剪云雾、缝制月亮一样。“移宫换羽”,原指琴瑟等乐器的音律变换,这里比喻诗词的辞藻变化多端。“身是三生狂杜牧”,意思是说自己有着与唐代诗人杜牧相似的豪放气质。“今日鬓丝如许”,表示自己已到了晚年。“只逢着、秋娘能赋”,意味着只有在这个秋天遇到这位女子,她才能吟诗赋词。“问询汪伦情何似,也桃花、乱落如红雨。君莫怪,作痴语。”这里的“问询汪伦情何似”可能是指询问这位女子与某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君莫怪,作痴语”,意思是你不要奇怪我这样说话。“竹西歌吹依然否”,表示是否还有当年的那种歌声和舞曲。“但年年、吴公台畔,斗鸡儿女。”这里的“吴公台”可能是一个地方名,而“斗鸡儿女”则表示每年在那里都会举行斗鸡比赛。“腰鼓尽消三百副,谁唱康郎乐府。况白石、扬州词句。何必红红方能记,倩笛家、吹入蘋洲谱。”这里的“腰鼓”和“康郎乐府”可能是某种乐器或歌曲的名称。“况白石、扬州词句”表明这里提到了白石和扬州的词句。“何必红红方能记,倩笛家、吹入蘋洲谱。”这里的“红红”可能是指某种颜色的酒或者菜肴。“倩笛家、吹入蘋洲谱”意味着让笛子吹奏这首曲子,让它流传下去。“蜀井水,在何处。”这是一个设问句,表达了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的形象和才艺,展现了她的才华和与男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女子的才情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诗歌和音乐的追求和热爱,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开篇“十里春风路”设定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色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之中。接着,诗人通过对这位女子的描述,展现了她的才情和与男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其中,“裁云缝月”和“移宫换羽”等词语的使用,既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才艺和智慧,也暗示了她与男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基础。

诗中还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突显了女子的才情和智慧。如“只逢着、秋娘能赋”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她的赞赏和敬仰,也暗示了她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和才华。同时,“问询汪伦情何似,也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则通过描绘一场桃花雨的场景,展现了女子与男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诗中还通过描写男子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情感内涵。如“君莫怪,作痴语”一句,既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痴痴的情意,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复杂和矛盾。而“竹西歌吹依然否”则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女子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她的才情和智慧以及与男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诗中还通过对比、内心感受等多种手法,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