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昭
浣溪沙 · 辛未春日柏园看牡丹和心与 旧苑春来到处香。赏花尤喜傍池塘。风丝摇曳翠罗裳。 芍药数畦含露气,牡丹千朵幂烟光。小红栏外碧篱旁。 注释: 1. 辛未:指宋代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 2. 旧苑:旧有园林的苑中。 3. 香:指春天的气息。 4. 赏花:欣赏花开。 5. 风丝:形容风吹动的柳枝像丝带一样飘动。 6. 翠罗裳:指穿着绿底白花的衣服。 7. 芍药:一种花卉名。 8.
【注释】 1、园林好:园中景色美好。 2、金钱蒲:一种草名。 3、龙须草:一种草名。 4、流芬:芳香飘溢。 5、畅茂:茂盛繁盛。 6、兰:兰花。 7、晨露花:早晨开放的花。 8、豆水:指豆花。 9、宵:晚上。 【赏析】 《菩萨蛮 · 夏日》是一首闺怨词,抒写女子在夏日里思念远方丈夫的心情。词的上阕描绘夏日园林的美好景致和对丈夫的思念。下阕则直接抒发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词情真意切,细腻动人
【解析】 “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名《望江梅》;“嘉龄”指人名。这是一首写思乡情的词。上片首句点明自己与友人曾一同游玩过的地方。次句点明时间,表达出对往日时光的思念之情。“存亲醉语”即存亲醉酒时的谈话,可见其与友人感情之深。“几时重与”,即什么时候能再次和友人一起游玩呢?“天远梦飞难”,即天遥地远,梦已飞去,难以实现与友人重游的愿望了。下片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怀人之痛。 【答案】
江南好,倚楼忆杭州旧游,寄褚迦陵从别后,倏忽几经秋。忆昔与君初觌面,双峰隔水共扁舟。此意在心头。 译文: 江南好,我独自倚楼回忆杭州的旧游,寄给褚迦陵。自从分别后,转眼之间已经过了几个秋天。回忆起我们初次见面的情景,你我隔着水面共同乘坐扁舟。这份情感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湖山好,何日得重游!碧海长空让人思绪飘渺,吴地的天空如同梦境遥远。我漫无目的地倚靠在最高的地方。 注释: 1. 江南好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目的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诗意,并注意注释中提示的关键词。 第一联:“珍重意,玉影系新词。自恨孱躯逢小极,为题秋句报相知。” 译文:珍视这份情意,你的影子系在了新的词里。我自怜身体孱弱,却能逢上小年小节,为你的秋日佳句作答谢。 赏析:作者用典抒情
高阳台·西园春览,三月廿一日 晓气吹香,东风送暖,西园闲遣芳辰。京国看花,今年恰趁浓春。碧桃初放新杨嫩,步长堤、草色匀裙。多情处、小蝶伶俜,偏好随人。 日斜更上层楼望,叹前朝遗迹,画栋生尘。何似青山,依然槛外长新。艳阳时节须行乐,约重游、莫厌来频。漫逡巡、如此沉吟,可少清樽。 注释: 1. 晓气:早晨的清新空气。 2. 东风:春风,春天的风。 3. 西园:指作者居住地附近的园林(或私人花园)。
【赏析】 这首词写重阳节的感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起笔“瘦林簌簌瓢残叶,西风翠袖楼头拂”,描绘了深秋的萧瑟景色。“瘦林”是凋落之林,“簌簌”是树叶随风摇动之声。“瓢残叶”是说树上的叶子已经掉了很多。这两句写出了一个凄凉清冷的秋天的傍晚。接下来,词人又以“有弟不能来,遥天雁唳哀”一句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作者把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写得十分凄婉动人。最后以“移家京国住,三度经寒暑,重九又明天
【注释】: 1、阑珊:指月光,也形容女子姿态轻盈。 2、轻梦纱窗畔:纱窗的月色很清幽。 3、子规声:杜鹃鸟的叫声,古人以为其鸣声哀婉凄切,故称杜鹃为子规。 4、湘屏:指湘妃的画像,湘妃是传说中舜帝之二妃娥皇、女英,她们曾溺于江水中,后来化身成湘水女神,因以湘水代指湘妃。 5、端相:端详,仔细看。 久:长久。 6、懒:困倦的意思。怎生得懒:怎么能够懒惰呢?“怎生”表示对情况的疑问
【注释】 1.梅花:此词是一首咏梅词。词的上阕,写对梅花的遐想;下阙,写羁旅行役之苦和思归之情。全词语言清新,感情真挚。 2.东风:春风。 3.双树:指梅树。 4.粉墙:白墙。 5.深寒浅暖:形容天气多变。 6.消息心知:心里早有准备。 7.晓:早晨。 8.软语:柔软的声音。 9.檐西:屋檐之下。 10.堪叹:值得叹息。 11.羁旅:在外作客。 12.人孤花好:人孤独而花却盛开,比喻自己孤独无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时,先要理解诗作的内容,包括意象、意境和情感等,然后再根据题目的提示进行具体的鉴赏分析。注意从意象入手,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晓奁扶影倦,翠眉损黛”,这两句描写了词人清晨起床后的情景,“晓奁”指妆奁,这里用来比喻晨曦。“翠眉损黛”形容眉毛因忧愁而变得消瘦。“徙倚近帘栊”,移步靠近窗棂。“徙倚”是徘徊的意思。“近帘栊”是说靠着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