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则沄
宴清都·春晓 窥窗,绯桃初妩,倚此写之 镜中的妆发轻盈袅娜。重帘外面,淡青色天空低垂护着清晨。轻纱掩盖着娇媚容颜,金钿装饰的头饰在头上摇曳,宛如绛仙般娇小。楼台被淡淡的粉色装点成如画的景致,好像是昨夜东风又吹拂而至。下台阶时,脚步也显得慵懒,那断肠的啼鸟声暗暗地传进耳中。 思量锦瑟的年华已逝,花下共度的流年,梦与春天一同消逝。红簪撩拨着鬓角,香巾沾湿了泪痕,倚靠在栏杆上的人也变得老去
贝经翻罢,檀篆薰残,山屏镇日潇潇。散遍天花,人间犹话灵箫。门前涨添鸳水,问新来、谁系兰桡。瑶台畔,乍春云悄倚,写尽无聊。 还忆莲帷人病,渐佛妆慵整,闲了珠翘。梦怯清钟,分明身似芭蕉。相怜画窗瘦影,倩留题、衫角裙腰。空费泪,又枫江、悽断暮潮。 译文: 贝叶经被翻阅,檀香炉中的香料已经燃尽,这山间的屏风终日在风中摇曳。雨滴飘洒在天花上,人们还在谈论那美妙的灵箫声。我看到门前的水涨得越来越高
瑞鹤仙 · 得吷盦海上书,却寄 渺蓬山路断。南雁到、说道沧波又浅。收镫旧庭院。 问瑶笙吹澈,春寒谁管。芳尊几换。剩暗尘、花外自软。 料琼仙去后,飘尽梦痕,夜夜铜辇。 莫笑雕梁意倦。一样竛竮,尽输樯燕。空帘怨晚。愁蛾影,怕人见。 向高楼试望,烟芜如许,斜阳何处更恋。纵江春好在,应是泪鹃洒遍。 【注释】 ①吷盦:即“吷庵”,在杭州。②沧波又浅:沧波,大海。沧波又浅,形容沧海变浅了。③收镫:指收拾灯烛
【注释】: 幽径:幽深的小路。沈云:浓重的云雾。搁暝:遮蔽了月光。寺楼:寺庙的楼房。何许:何处,哪里。响落空江:钟声在空旷的江面上回荡。怕有鱼龙潜舞:恐怕鱼儿和蛟龙会因此受到惊吓。洗众籁:让所有的声响都沉寂下来。山月高时:月亮高悬时,山影映照在水面上。警断梦、水风清处:用声音警示着人们不要做梦,要清醒地面对现实。凝伫:久久地凝立。又诸天定后,一声残杵:在诸天的安排已经确定之后,才敲响这最后的一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分析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本词上片写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下片写岳飞的冤死,表达了对岳飞的无限怀念和哀思。 “郁郁苍苍”四句:写岳飞被秦桧诬陷杀害后,其遗骨仍存,但已化为灰烬,但仍有正义之气留存人间。“材大耻干梁栋用”三句:意思是说:你才高志大,却被奸臣所利用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吴绮所作,其内容如下: 凤栖梧题梧叶,寄颐盦 叶叶梧窗秋历乱。叶底秋心,皱尽何曾展。锦瑟年光愁里换。西楼月好无来雁。 一缕檀云飘梦断。梦向天涯,碧草和天远。闻道洞庭波又浅。空江谁管芙蓉怨。 注释: - 凤栖梧:指词牌名。 - 题:写在纸上或画上,表示记事、抒情等。 - 梧叶:泛指树叶。 - 颐盦:作者的别号。 - 叶叶:形容叶子繁多。 - 秋历乱:秋天的气息混杂。 - 秋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思想情感。 “忆王孙,咏秋草”是全词的起兴部分,“忆”字点出词人对往日往事的追忆;“王孙”(即王子)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李瑛,这里泛指过去的朋友、情人;“秋草”是眼前所见的景象,也是作者思念的对象。“王孙”二字也暗含了作者对往昔恋情的追怀。 “荒翠无情霜渐紧”一句,以拟人手法写草木凋零、霜露侵凌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愁数尽、雁朝蛩暝”一句中
渡江云·咏桂 青琴弹月罢,雾香漠漠,风引到银屏。麝尘留不住,细结秋心,一半付漂苓。妆钿剪碎,傍画栏、啼露珠轻。刚夜凉、碧窗如水,梦共小蟾醒。伶俜。 前身空托,上界曾攀。讶飘云无定。凭检点、淮南幽怨,人老岩扃。何因重见仙旗翠,又瑶园、催换新声。金粉影,相怜愁鬓星星。 注释: 青琴弹月罢,雾香漠漠,风引到银屏。麝尘留不住,细结秋心,一半付漂苓。妆钿剪碎,傍画栏、啼露珠轻。刚夜凉、碧窗如水,梦共小蟾醒
【译文】 在红楼微雨的夜晚,我刚刚卸去小舟,仔细地谈论起江南。锦瑟弦上的秋声与人的瘦弱相呼应,寒气中花前相遇。对酒却难以成酣。吴云梦已经杳无踪迹,记当年珠帘前的春光还在。吟望频频,惹人回首,津柳渐显萧索。 愁绪沾湿了鸳枕的旧帕,蠹虫残损了粉笺。叹我狂放的才华都衰减了。别再谈江花和江草,满心的怨恨已填满了归帆。荒波上闲鸥老去,剩下的是风情,分付给何戡。沦落惯了,无端也湿了我的青衫。 【赏析】
诗句输出:摇红画阁影依依,残宵曾伴钗围。 译文输出:画堂中的灯影摇曳,如同红色的画阁一般,给人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在那个夜晚,我常常陪伴着你,我们共度了无数美好时光。 注释:画阁,指代一座装饰华丽的房间或楼阁;摇红,形容灯影摇曳的美景;残宵,表示夜深人静的时刻;曾伴,暗示曾经与你共同度过的时光;钗围,古代女性用来束发的一种饰物。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画中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