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手法、语言和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要求理解诗歌的内容,赏析诗句。 “金菊对芙蓉”是全诗的总领句,点明诗人的行踪和时间、地点以及季节。从“舟次渐近江南仍用前韵”可知诗人在江边停船,准备游览。“或把琴书,或携粉镜,平分画舫清秋。”是说有人弹琴读书,有人梳妆打扮,船上人声鼎沸,十分热闹。这两句写船上的生活情景,渲染了江南水乡的景色,为下文写景作铺垫。 “过女儿浦口
金菊对芙蓉,九日牧仲招同山蔚振衣楼登高填词惜别即次来韵奉酬 梵客有言,悲哉气也,君家原不宜秋。 梵客有言,悲哉气也,君家原不宜秋。注释:梵客有言,悲哉气也,指佛教徒说,悲伤的气息是不好的。君家原不宜秋,你家里本来就不适宜秋天。 况帆停江上,人倚楼头。 况帆停江上,人倚楼头。注释:何况船儿停在江面上,人们靠着高楼。 菊英亦管人离别,赛柳绵、打块成毬。 菊英亦管人离别,赛柳绵、打块成毬。注释
【注释】 1. 泛泛:水波荡漾的样子,泛舟水上。清娱:指泛舟时的乐趣。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秋天的景色。樊素:指《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单舸:小船。高秋:指深秋。 2. 学水云一色:模仿水面和水云的颜色一样。浮渲(xuàn)梳头:以水为染料染发。 3. 包山:指洞庭湖畔的包山寺。千峰橘:指洞庭湖中的橘子林。 4. 三更水面,吴娘橹响,一片清讴:在深夜的水面,传来吴娘轻柔的歌声。清讴
金菊对芙蓉 次前韵酬别山蔚 郁郁中原,萧萧老鬓,不如归弄晴秋。 计数间茅屋,罨画东头。 每当月吐长溪口,水明夜、雪镜冰毬。 几村风叶,半湾烟渚,牧唱樵讴。 好趁淰淰寒流。 去窈窕崎岖,历壑经邱。 只离情还恋,梁苑朋游。 他乡老辈如君少,新诗句、兀奡空幽。 一樽尚暖,片帆聊卸,暂为君留。 这首诗的译文是: 秋风萧瑟的中原大地,我年老的头发也变得斑白,不如归隐到晴明的秋天去享受那宁静的生活吧。
金菊对芙蓉 绣毂钿车,酒旗戏鼓,月明初浸延秋。 唤教坊全部,杂爨高头。 一声南内消魂曲,风乍定、灯袅红毬。 几层帘幕,一群莺燕,妙舞娇讴。 可惜四节如流。 背画槛低吟,华屋山邱。 怅朱门旧宅,红粉前游。 光阴负我堂堂去,空遗下、庭砌清幽。 阑干醉拍,鸿飞雪爪,往事难留。 译文: 金菊花与芙蓉花相对,绣有金边的车子和镶有宝石的车饰,酒旗在戏乐中飘扬,月光洒在秋天的夜晚。 召唤教坊的所有艺人
解析与翻译: 第1句:“金菊对芙蓉,其一” - “金菊”指的是黄色的菊花,而“芙蓉”则是一种出水的花,两者并置形成了一种色彩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在视觉效果上形成了鲜明的画面,也象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或境遇的对比,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挣扎或是对生活选择的思考。 第2句:“东滨秋夜赠金四兆祥二首” - 此句中的“东滨”指地理位置,可能是在一处靠近东部的河岸或岸边
金菊对芙蓉 其一 越十九年丙戌夏日重至东滨,兆祥出前帙索题,依韵奉赠二首 檐雀搊筝,池蛙纵鼓,柳营幡卷斜晖。 正蚕眠麦老,游子将归。 几家载酒过萧寺,与故人、支遁依依。 到来匝月,过将重午,梅子黄时。 可怜逐处藩篱。 更愁长梦短,怕听鹃啼。 念当年旧侣,那不悲悽? 一十九年人面改,喜今朝、又话僧扉。 重翻旧谱,仍忘固陋,再赓新词。 注释: 金菊对芙蓉 其一 :金菊,即菊花,这里指的是盛开的菊花
【注释】 金菊:这里指菊花。芙蓉:荷花。相怜:相互怜悯,相互同情。虎溪:在江西庐山西林寺下,为东晋禅师慧远所建。陶潜,字渊明,东晋人,是田园诗的开山祖师。陆机,字士衡,西晋人,是玄言诗的代表。 “虎溪”二句:指与友人同游虎溪时,诗人对陶、谢的田园生活极为向往。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隐居山林的人,他们的田园生活很值得羡慕。 “诙谐”二句:说诗人诙谐幽默,善于以诙谐之语来述说世事,使人们听了觉得新奇有趣
【注释】 金菊:菊花。芙蓉:荷花。越十九年:越州(今浙江绍兴)距苏州十九年,时已为北宋时期。丙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0年。重至东滨:重到东边的滨湖。兆祥:作者的朋友、同乡人陈兆祥。依韵奉赠二首:依照此诗的韵律和风格,陈兆祥要他作两首诗。出前帙索题:拿出先前写好的诗来请求题赠。帙:装书的竹筒。素轮才涌:指太阳刚刚升起。暮霭:傍晚的云气。素轮:即“素秋”,秋季天空的颜色。茗沦清瓯
【译文】 四十年中,我与内人共度时光。 我们同生共死,共同遭受岁月的折磨。 美好的年华又与我们相同。 遗憾的是自己没有才华,像谢安、山涛一样。 每逢想起冀缺和齐眉之好,心中便充满忧虑。 多年来我在官舍里辛勤劳作,为时局操劳。 我不愿因默默无闻而感到羞耻,你也不想因为我见异思迁而伤悲。 我们的处境却十分坎坷。 现在我们相对而坐,也算是难得的相遇了。 我的诗作充盈于囊袋之中,但未能改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