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把琴书,或携粉镜,平分画舫清秋。
过女儿浦口,新妇矶头。
秋光澄湛明于雪,映水上、茜帐银毬。
敲针稚子,临风把钓,学唱吴讴。
依旧滚滚江流。
还半下吴门,半绕巴邱。
只江东麋鹿,几度来游。
迟归沙鸟应相笑,他乡景、有甚清幽。
黄花开过,紫螯卖过,谁把君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手法、语言和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要求理解诗歌的内容,赏析诗句。

“金菊对芙蓉”是全诗的总领句,点明诗人的行踪和时间、地点以及季节。从“舟次渐近江南仍用前韵”可知诗人在江边停船,准备游览。“或把琴书,或携粉镜,平分画舫清秋。”是说有人弹琴读书,有人梳妆打扮,船上人声鼎沸,十分热闹。这两句写船上的生活情景,渲染了江南水乡的景色,为下文写景作铺垫。

“过女儿浦口,新妇矶头。”是说游船驶过了女儿滩,到了新妇矶。女儿滩和新妇矶都在吴门附近,这里泛指吴门一带。

“秋光澄湛明于雪,映水上、茜帐银毬。”是说秋天的晴空万里,秋光像雪一样清澈明亮,映照在水上,连船上的茜色帷帐上的银饰也显得闪闪发光。这是写船上所见之景。“映水”、“银球”是关键词,“映”字写出了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景象,“银球”写出了船上装饰物的色彩。

“敲针稚子,临风把钓,学唱吴讴。”是说有个孩子在船头敲着针,一边吹着芦管,一边学着吴地的歌谣。“敲针”“把钓”“学唱”都是描写船上生活情趣的词语,表现出江南水乡的闲适、安逸的生活氛围。

“依旧滚滚江流。”是说江水还是那样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

“还半下吴门,半绕巴邱。”“半下吴门”,即一半时间是在吴门附近的江面上游玩;“半绕巴邱”,即另一半时间是在巴丘(今湖南岳阳)附近的江面上游玩。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江南水乡的时间和活动范围。

“只江东麋鹿,几度来游。”是说只见到几只麋鹿在江边饮水,不知它几次来过这里。

结尾两句:“迟归沙鸟应相笑,他乡景、有甚清幽。”是说游船归来时,沙鸥一定都会嘲笑诗人:他乡的风景哪里比得上家乡美丽啊!“迟归”与开头的“舟次渐近江南”遥相呼应,表明诗人此行目的明确,游兴正浓。

最后两句:“黄花开过,紫螯卖过,谁把君留?”是说菊花凋谢了,螃蟹也卖完了,可是你到底为什么还不回去呢?“黄花”与前面所写的“金菊”“秋光”相呼应,“紫螯”是螃蟹的别名。这两句既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结,也是对前面所写人物的总结。诗人以花自喻,以蟹自况,表达了自己思乡之情。

【答案】

译文:

我乘着小船来到江南,停舟在岸边,观赏美景。有时弹奏琴书,有时梳妆打扮,船上人声鼎沸。我们经过女儿渡口的时候,新嫁娘们正在矶头嬉戏。

秋天阳光明媚,秋光像雪一般晶莹剔透。映照着水面上的彩绘船篷和船上的红烛灯。

船头上的孩子敲打着竹钉钓鱼,同时学着吴歌。

我们仍然在江中顺流而下,一半时间在吴门附近的江面上游玩;另一半时间在巴丘(今湖南岳阳)附近的江面上游玩。

只有一只麋鹿,几只麋鹿在我们身边饮水,不知它几次来过这里。

游船回来时,沙鸥一定都会嘲笑我们:他乡的风景哪里比得上家乡美丽啊!

菊花开过了,螃蟹卖完了,可是你到底为什么还不回去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漫游江浙一带时写的。当时诗人已进入人生的暮年,但心情仍然十分愉快。诗中既描绘了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淳朴的民俗、和谐的氛围,又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