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荻横霜,乱葭撑雨,板桥秋水斜晖。
恰冷风残照,驴背初归。
苾刍隔岸呼名字,道故人、相念依依。
算来良晤,刚逢重九,黄菊开时。
向晚月映疏离。
有数层蛩语,切切悲啼。
向此中趺坐,那不含悽?
平生骨冷宜僧伴,过招提、两宿松扉。
殷勤话旧,总忘漏尽,笑谱新词。

解析与翻译:#### 第1句:“金菊对芙蓉,其一”

  • “金菊”指的是黄色的菊花,而“芙蓉”则是一种出水的花,两者并置形成了一种色彩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在视觉效果上形成了鲜明的画面,也象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或境遇的对比,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挣扎或是对生活选择的思考。

第2句:“东滨秋夜赠金四兆祥二首”

  • 此句中的“东滨”指地理位置,可能是在一处靠近东部的河岸或岸边,“赠金四兆祥二首”中的“金四兆”和“祥”可能代表了一种吉祥或幸运的象征。这两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希望其未来顺利的愿望。

第3句:“老荻横霜,乱葭撑雨,板桥秋水斜晖。”

  • 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老荻(芦苇)被霜打过,乱长的蒹葭(一种植物)在雨水中撑起。”板桥”暗示了这是一个桥梁,而“秋水斜晖”则描绘了夕阳下水面反射出的光线。整体上,这句诗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秋日黄昏的画面。

第4句:“恰冷风残照,驴背初归。”

  • “恰”在这里是一个副词,意味着恰好、正好;”冷风残照”形容的是秋风凛冽、落日余晖的情景。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骑着驴子刚刚归来,可能经历了一段长途旅行,感受到了旅途的辛苦与美丽。

第5句:“苾刍隔岸呼名字,道故人、相念依依。”

  • “苾刍”是佛教用语,指僧人。”隔岸呼名字”描绘了一幅僧人在岸这边呼唤着对方的名字。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之人的深情怀念,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

第6句:“算来良晤,刚逢重九,黄菊开时。”

  • 这里的“良晤”指的是美好而偶然的相遇。”刚逢重九”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通常与登高赏菊有关。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与老朋友在重阳节这天偶遇的喜悦之情,并且正值菊花盛开的美好时节。

第7句:“向晚月映疏离。”

  • 这里“疏离”可以理解为月光下的孤寂感或者距离感。这句可能意味着随着天色渐晚,周围的环境开始显得更加空旷和清寂,给人一种孤独感。

第8句:“有数层蛩语,切切悲啼。”

  • “蛩”是一种昆虫,常在秋季鸣叫。这里的“切切悲啼”传达了深夜里蟋蟀叫声的凄凉和悲伤。这表达了诗人在寂静中感受到的一种哀愁。

第9句:“向此中趺坐,那不含悽?”

  • “趺坐”是一种佛教修行的方式,意味着盘腿坐着。诗人在这里可能表示自己在沉思或是冥想。”含凄”则表明心中充满了悲伤。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沉思或冥想时的内心深处情感。

第10句:“平生骨冷宜僧伴,过招提、两宿松扉。”

  • “骨冷”可能是指身体感觉寒冷或是心境上的冷漠。”僧伴”表明诗人喜欢与僧人相伴,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或思想观念相似。”招提”是对寺庙的一种称呼,”松扉”则是佛寺门前的标志,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在某座寺庙中度过的时光或是与那里的人有过交往。

第11句:“殷勤话旧,总忘漏尽,笑谱新词。”

  • “殷勤”意为热情周到。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间深厚的友情和亲切的交流。”漏尽”可能是指时间流逝得太快,让人来不及珍惜。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记录下这些美好的回忆,但又因为时间的无情而感到惋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季节、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深秋时节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刻的情感交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金菊”与“芙蓉”、“老荻”与“乱葭”、“霜”与“雨”,以及“秋风”、“斜晖”等,都生动地传达了季节变换带来的美感和诗人的情感状态。同时,诗人与友人重逢的情景,通过“驴背初归”、“僧隔岸呼名”、“重逢重九”、“月映疏离”等细节描写,构建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充满情感的秋夜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