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宁
注释:有利有弊,不离市场;师子打喷嚏,大象嬉戏。等到最后检点时,还不是和尚的鼻子啊! 赏析:这首诗是禅宗六十七首偈颂之一。在佛教中,“利”和“不利”指修行中的苦与乐;“行市”,喻指世间。整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出家人在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时的心境变化,表现了禅宗的超脱与洒脱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偈六十九首 其四十 释主拈花,强生枝节。 头陀微笑,眼里添尘。 目击道存,翻成途辙。 隔江招扇,早涉崎岖。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1. 释主拈花,强生枝节。 - "释主"指的是佛教的领袖或者老师。在佛教中,佛陀常常拈花以示弟子们,让他们领悟其中的深意。这里的“拈花”,可能是指佛陀通过某种象征性的动作来教导弟子们。 -
偈六十九首 其四十三 衲僧蹊径,千眼莫窥。 鸟道无私,经行岂碍。 要关在手,通变刹那。 一味醍醐,莫嫌淡薄。 有时毗卢藏内,优钵华开。 嗅之不闻,是何境界。 灵山仿佛,少室依稀。 抖擞提撕,人天兼济。 注释: 1. 衲僧蹊径:指禅宗的修行道路。衲,即袈裟之意,这里泛指僧人;蹊,小路;径,路径。 2. 千眼莫窥:意指深奥的佛理或禅师的智慧,无法被一般人理解或洞察。 3. 鸟道无私:比喻佛法如鸟飞渡
【注释】 1.祖师:指禅宗祖师。妙旨:高明的教义。觌面无私:面对弟子毫无保留。 2.该括(guà):概括。古今:古代和现代。何尝:何曾。欠少:缺少。 3.自是:由于,因为。根机:根基。不等:不齐。 4.见有:显露。差殊:差异。 5.方便门:方便法门。为君举唱:为您开示讲解。 【赏析】 此诗赞美祖师之教法高明广大、无所不包。首二句赞祖师之教法无偏无私,能概括古今;后四句赞叹祖师之教法广博无缺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公案,通过描述一位行者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禅宗的“无我”、“无念”和“无住”的思想。下面是诗句的释义、译文和赏析: 1. 丈夫儿,自家断,日用无私休计算。 - 丈夫儿:这里指的是一位修行者或智者。 - 自家断:意味着这位行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决定,不需要依赖他人的意见。 - 日用无私休计算:表示他的生活简朴,没有私心杂念,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不受外界干扰。 2.
【注释】 偈六十九首 其四十二着眼看:指仔细观察。休比拟:不要比来比去。几回抛向众人前:几次被人推举出来,在众中表演。八臂那吒提不起:比喻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胜任。那吒是梵语Nārāya的音译,意为“天帝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自知之明和谦虚的思想。诗人在众人面前多次被推举出来表演,但每次都因能力有限而无法胜任,因而感到惭愧。他提醒自己的同时,也提醒他人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局限
【诗句释义】 偈六十九首 其二十九: 几日的大雨,今日仿佛天晴。 天空中的烟云全部消散尽净,天地显得格外清新。 檐前喜鹊在吵闹,树林中黄莺在鸣叫。 岭外放牧的童儿唱着山歌,江边垂钓的老翁挥动长竿。 禅家修行的人高卧无事,渴了就喝泉水,饿了就吃野菜。 两彩一赛,凡圣齐收。 如果用佛法来较量胜负,就像抱着赃物叫冤一样荒谬可笑。 【译文】 这几天下了几场大雨,今天天气好像晴朗了。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琉璃殿上,古佛舒光。 明月堂前,昙华布影。 不用南询弥勒,何须东觅文殊。 华藏门开,任君瞻仰。 或舒或卷,尘尘普现色身。 或放或收,处处毗卢境界。 不舒不卷,寂尔无根。 不放不收,是真常住。 丝毫无碍,统摄圣凡。 自利兼他,古今不坠。 夜半不须敲玉户,天明凤子笑衔花。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一个宁静、平和的场景,充满了宗教和哲学的气息。诗中的“琉璃殿上”,描绘了一座华丽的殿堂
【注释】摩竭(mòjié,灭迹):隐遁;杜词:指《金刚经》的文辞。总不恁么,意思是说,我虽然知道这些道理,但不一定会用。方便门中,随宜举唱:方便法门,就是方便法门,即“权宜”之法;随宜举唱,就是随机应变地使用佛法。 赏析:此诗首章是作者自赞语,言己虽隐居修道,但并不通晓佛法的真谛,故称自己为“摩竭掩室”,意为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不愿显露;又言自己虽读《金刚经》,但并不了解其深奥的道理
注释:禅宗的深奥宗旨,是禅宗祖师的玄虚之枢机。 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反而产生了影响或作用。 赏析:这首诗是说禅宗的深奥宗旨,是祖师的玄虚之枢机,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领悟和实践,那么这种玄秘的宗旨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