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道
【赏析】 王昌龄,字少伯,洛阳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因事贬为江宁丞。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间,曾任太常寺太祝、奉礼郎,迁江宁县尉。后贬龙标令。安史之乱起,被俘至长安,赐死于狱中。 王昌龄诗以七绝见长,尤善五律。其“边塞诗”意境开阔雄浑,气势豪放,语言质朴凝重。这首《途中怀所知》是其边塞诗代表作之一。 首联“远道多滞淫,孤舟溯烦暑”
紫阳庵观丁野鹤真身 客本山中人,还向山中息。 伐毛沧海上,煮石清溪侧。 鹤胎养玄牝,蝉蜕遗金骨。 此身亦非我,去来偶相值。 【注释】 1、紫阳:指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这里泛指道教圣地。 2、客本山中人,还向山中息。 客:指游客或游子; 山中人:在山区居住的人; 还向山中息:回到山中休息。 3、伐毛沧海上,煮石清溪侧。 4、鹤胎养玄牝,蝉蜕遗金骨。 5、此身亦非我,去来偶相值。 6、丹砂误时人
【注释】 泠:寂静。夤缘:攀援。万顷涛:指波涛滚滚的大海。粉堞:城墙上的彩色装饰物。怡悦:愉悦自得,快乐满足。幽期:幽静的心愿。 【译文】 山路上白云缭绕,我悠然听到远处的钟声。 山巅的古殿长满青苔,显得苍老而神秘。 忽然好像听到了波涛汹涌的声音,阵阵清风从松林吹过。 转过了深深的山谷,烟雾弥漫中,石林丛生。 似乎要进入人的境地,却和通往城东的小路相通。 高高的城墙上有五彩的装饰
【注释】 题宜山:诗题中的宜山,是诗人的故乡。显晦:《周易》有“显而易”之说,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容易显露出来,而内在的真实本质不易显现。之子,指我。坐石:坐在岩石上。頫(fǔ):俯视、向下看,这里指仰视。幽遐:幽远、渺远,形容景物的深远和高峻;亦:也;嵚崎:山峰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峰峦突兀,不可攀援。岚光:山间云雾缭绕时的光辉。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用以比喻山野小屋,这里指隐居的茅屋。谷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1)“湖上山阁夜眺”:湖上建有一座小山阁,晚上登高远望。 “山阁”“夜眺”是关键词,“湖上”点明地点,“夜眺”表明时间,“山阁”为登高之对象。 (2)“湖中景初晏,四山澹寒烟”:湖中的景色刚刚晴朗,四面的山峦在雾气中显得十分幽静。 “湖中景”点明观察的对象,“初晏”表明时间,“四山”“澹寒烟”描绘了湖中景象。 (3)“丹枫不辨色,翳翳随清涟”
【注释】 乘月寻藕华居:乘着月光寻找藕花深处的住处。 湖上飞鸟还,回沿倦日夕:湖上的飞鸟归来,沿着疲倦的太阳西沉。 曳衣遵前林,转见溪路窄:拖着衣服顺着前面树林的路走,却见溪路变窄了。 疏影落高树,荒阶悄行迹:稀疏的影子落在高高的树上,荒芜的台阶上悄无声息地留下了我的足迹。 如闻异香满,微风起空碧:好像闻到异香满溢,微风拂动着空旷的天空。 何年雨宝花,散落神仙宅:不知哪年下起了宝花雨
诗句释义: - 崇兰出深谷: 描述兰花从深谷中生长出来的景象。 - 孤石相因依: 强调石头与兰花相互依赖、共同存在的意象。 - 突兀隐灵异: 指石头形态奇特,似乎隐藏着某种神秘的灵异。 - 葳蕤媚阶墀: 形容绿叶茂盛,花姿妖娆,美丽动人。 - 绿叶交紫茎: 描述绿叶和紫色茎部交错的景象。 - 随风扬芬菲: 风吹过,花香四溢,芬芳扑鼻。 - 零露泫朝采: 清晨露水晶莹,花朵沾湿后更加鲜艳夺目。
【注释】 1. 宛宛:形容庭中的兰,茂盛的样子;庭中:院子里。 2. 三年:一作“三春”,指一年之中的三个季度。 3. 芳墀(chí):香草铺成的台阶。 4. 馨香:香味。 5. 采掇(duō):拾取。 6. 讵(jù)意:怎么料想得到。 7. 凉飙(biāo):秋风。 8. 天南涯(yá):指南方极远的地方,这里比喻远方的家乡。 9. 草木有臭味:草木都有气味。 10. 开发异根蕤(ruí)
这首诗是王昌龄为沈夷斋所写的送别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素秋金气应,凉飙荡炎蒸。 仰观众星列,俯听幽虫吟。 申旦不能寐,揽衣步前庭。 我友逝言迈,告我东南征。 谁云东南近,万里越重城。 浮云浩无极,我思何能任。 饮以金屈卮,歌我吴趋行。 聊且娱酣宴,无为独沾缨。 注释: - 素秋:指秋季,秋天的天空通常呈现淡蓝色。 - 金气:指秋季的天气,通常比较凉爽。 - 凉飙(liang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送沈侍御之东阳》。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飞来云中雁,什伍自成行。 “飞来云中雁”是指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它们排成一队,形成了整齐的队伍。 如何同心友,各往天一方。 “同心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虽然各自前往不同的方向,但心中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忆与君相见,桃李熙春阳。 回忆起与朋友见面的情景,那时正是春天,桃花盛开,李花也开得正艳。 共感时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