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锡嘉
【注释】: 1. 雨中花慢:词牌名。 2. 孤雁:词牌名。 3. 水国秋深:水乡的秋天,景色清幽,环境优美;但人烟稀少、寂寞凄凉。 4. 关山月落:关山河山月已落下,指秋天的夜景;关山在边地,秋天月落山更显得荒凉。 5. 杳杳冥冥:形容孤独凄凉。 6. 风高木杪(miǎo):风吹过树枝梢头。 7. 烟冷芦汀:烟雾笼罩着芦苇丛生的水滨。 8. 异地悲凉:异乡他土感到凄凉。已极:已经达到极点
解析: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借问东风春几许。 - “借问”:询问。 - “东风”:春风,春天的象征。 - “春几许”:春天有多少?这里可能指的是时间长短。 - 这句诗表达的可能是对春天流逝的感慨或询问时间的短暂。 2. 芳草天涯,一霎飘红雨。 - “芳草”:通常指春天的草地。 - “天涯”:远处的天边,形容距离远。 - “飘红雨”:红色的雨,可能是花瓣或者花瓣落下的景象。 -
望远行第六体 蜀国怀古 繁华锦绣,今何处、玉垒珠江依旧。 浣花人去,折柳桥横,只剩断碑残甃。 怕听鹃声,啼破一场春梦,都付绿稀红瘦。 赏析: 《望远行第六体·蜀国怀古》是清朝诗人左锡嘉的一首作品。全诗通过对蜀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故国的无尽思念。 诗中描绘了昔日繁华的蜀国如今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断碑残甃,让人不禁感到一种失落和悲伤。诗人通过“玉垒珠江依旧”等词语
菩萨蛮 柳絮 满庭斜日晴烟澹。琼瑶不借胭脂染。香影一团团。还疑春雪看。 帘旌低拂处。春也难留住。浪迹苦风尘。随波欲化萍。 注释: - 满庭斜日晴烟澹:庭院里,斜阳下的景色显得格外宁静和清新。 - 琼瑶不借胭脂染:形容柳絮洁白如玉,无需借助胭脂的点缀。 - 香影一团团:柳絮轻轻飘落,形成了一片片香的影子。 - 还疑春雪看:这柳絮仿佛是春天的雪,给人以美丽而神秘的感受。 - 帘旌低拂处
这首诗是一首词,名为《谒金门·幽怨》,作者是北宋词人柳永。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 1. “愁梦醒。”:表达了词人从梦中醒来时的惆怅和忧愁。 2. “月碎一庭花影。”:描述了月光下庭院中花朵的影子被打碎的情景,暗喻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3. “星斗满天霜气冷。”:描绘了夜空中繁星满天,寒气逼人的寒冷景象,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寒冷和孤独。 4. “暗蛩啼露井。”:指蟋蟀在夜晚鸣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情感等,最后指出其效果。 题中“解语花 寒夜自制通草花”是诗的前两句,诗人在寒夜里自制通草花,并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光阴草草,世界花花,何处幽怀写。”诗人感叹时光飞逝,世界繁华,自己无处抒怀;“数椽鸳瓦,霜华重、课子一灯初灺。机声轧轧。只赢得、珠泪盈把。谁为怜、生计难抛
【注释】 凉夜:秋天的夜晚。雨雨风风:形容秋雨连绵不断。更愁听、寒蛩低诉,者般凄切:更让人忧愁的是听秋虫在低语着凄凉的鸣叫。者般:如此样,这样。一味清凉诗骨瘦:只有那清凉的秋风才能使诗人消瘦。百端交集愁肠结:各种忧愁纠结在一起,使诗人感到痛苦。料量:估量,估计。刀尺夜灯前:指在夜里裁剪衣物。头如雪:头上的头发白得像雪一样。人去也,音书绝:你离去了,音信也断绝了。秋去也,芳华歇:秋天已经过去了
点绛唇 寒夜诸女刺绣 一粟寒灯,五纹刺绣添金线。 钿蝉钗燕。 幸结兰闺伴。 指冷于冰著。 手成花片。 更儿转。 唾绒吹罢,颜色评深浅。 译文: 在寒冷的夜晚,几个女子正在绣花,她们的手指冰冷,但手中的针线却如花朵般美丽动人。 注释: 1. 一粟寒灯 - 形容灯光微弱,如同一粒米那么大。 2. 五纹刺绣_增添金线 - 刺绣时使用五纹线(一种细密的丝线)来增添色彩和光泽。 3. 钿蝉钗燕 -
【注释】 抛尽明珠:抛弃明珠,比喻抛弃繁华。吴歌:江南一带的民歌。碧天无际:形容天空广阔无边。白雨才过:白色的花瓣刚刚飘落。红妆如洗:红色像洗涤过的一样鲜艳。织就云裳:比喻花的美丽像天上的云霞一样美丽。隔重重烟水:隔着层层迷雾和水汽。鸾镜底、玉立亭亭:指月亮映照在镜子里。鸳鸯:一对恋人。皎皎不染污泥:纯洁无暇。试凌波刬袜:尝试踏着水波荡漾的莲叶行走。香尘微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银塘月坠
【注释】 1. 苍茫:广阔无际。 2. 浣花草堂:杜甫故居,今成都市浣花溪畔。 3. 残堠(hòu):古代行军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烽火台或敌楼。 4. 幕府:官署、军府。 5. 仓皇走:惊慌失措地逃跑。 6. 乡愁:对故乡的思念。 7. 啼鹃:指杜鹃鸟,常在春天鸣叫,古人认为其声哀切,常用以表达悲伤之情。 8. 词人漂泊:杜甫一生漂泊无定,四处为官。 9. 古今谁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