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解析】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由月夜江边的景象联想到故园妆阁、金虫,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下片以“嫦娥”为喻,抒发了作者的愁闷和寂寞。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答案】 ①清光:指月光。碧:青绿色。倚:凭依。江城:泛指江边的城市。②飘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最恼人:最能惹人烦闷。怀抱:胸中郁积的感情。③残堞:城上的矮墙。当:正对着。④故园:故乡。妆阁:梳妆用的台子,这里指闺房。侧金虫
【注释】 (1)“檐”:檐头。 “碎”“飘”:形容灯焰残破零落。 “绮堕虚廊”:指灯光映照下的屋梁、栏杆等,如同被灯光照亮一般。 “依稀”:依稀可见。 “鸣环”:指风铃。 “流苏”:帘钩下垂的饰物,也指帘。 “红楼”:即朱楼。 “相望阑珊”:形容灯火昏暗,人声稀少,只有几座楼阁隐约可见。 “故国”:指故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秋风”:秋风萧瑟,天气凉冷。 “起”:起来,起身。 “花铃语”
【译文】 送关河满眼是伤心,何堪问芳菲。甚霜凋仍绿,风摧竟白,灰尽能遗。坐叹烟销烬冷,缩手昨人非。时有笼灯火,光出丛祠。 毕竟熏天何苦,笑几家蔀屋,曾借余辉。任红心凄黯,今后总休提。想幽人、蓬蒿深护,剩劫残、三径得因依。谁怜我、向经行地,望伫青旗。 【注释】 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遍”“醉蓬莱”等。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平韵、入韵通用平水韵。上下片各六句五仄韵
【注释】 ①强村先生:作者友人。 ②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醉蓬莱》。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十句六平韵。 ③江南:指南方。 ④萧索:荒凉冷落。 ⑤瑶华珍重:珍重如玉的琼花。 ⑥清明:指清明节。 ⑦城角余寒恋:城外的寒风依依不舍。 ⑧谢堂燕客:谢安堂前燕子的宾客。谢玄曾筑谢安堂,燕居其中。后以"谢堂燕"为燕子的代称。 ⑨市园:集市、园林。 ⑩人间世:人世间。 【赏析】
【注释】 (1)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大石调”、“甘州遍”,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平韵。 (2)春雨寄玉姊湘江:作者有一首《满庭芳·湘江怀古》词云:“楚天千里,万里秋光,湘波夜冷清商。寒烟漠漠,落照雁行斜阳。”又《念奴娇·过洞庭湖和张持国教授韵》词云:“潇湘洞庭,洞庭君山,千古潇湘地。”据此知,此词是作者在湘江怀念远别的友人玉姊而作的。 (3)长空:辽阔的天空。 (4)罗:罗列,布满
念家山,千里独消魂,匆匆惜华年。 看湘流浩淼,愁凝望睫,梦隔云天。 何日扬灵剡水,一叶兴飘然。 兰芷方难纫,九畹遥怜。 却喜云罗万里,正■■一片,雁过风前。 数才人眼底,■■■■■。 问清词、几人白雪,移情处、海上有成连。 江乡远,叹天涯久,我欲求禅。 【注释】 1. 八声甘州:唐教坊曲名,本为大石调,因《甘州》入乐后,故名。又名《甘州遍》、《甘州子》等。此词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2.
对西风、一霎又重阳,匆匆换流年。正霜华满眼,雁横秋水,枫落霜天。 注释:面对西风,转眼又是重阳节了,时光在匆匆地流逝着。眼前一片洁白的霜花,大雁横越在秋水之上,枫叶飘落在寒冷的霜天之中。 谁信关河倦旅,楚客独潸然。忍说莼鲈美,三径虚悬。 注释:谁能相信啊,我是一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身在异乡却感到心力交瘁呢?怎能不说家乡的水产品莼菜和鲈鱼是那么鲜美可口,但可惜我却不能亲自品尝它们。 携酒登临高阁
长干里往南去,复岭平冈,似霞蔚云蒸。正繁花撩乱,雏莺睍睆,天气新晴。处处旗亭歌扇,游屐尽堪停。醉倒荒坡下,微月高升。 注释:长干里往南去,复岭平冈,似霞蔚云蒸。在长干里往南的路上,复岭和平冈上像天空中的云彩一样飘浮着。 正繁花撩乱,雏莺睍睆,天气新晴。正是花开得繁密而凌乱,小黄莺鸣叫着,天气变得晴朗起来。 处处旗亭歌扇,游屐尽堪停。到处是酒馆和茶馆里的歌舞表演,游人在这里可以驻足欣赏。
【解析】 此词作于淳熙八年(1181)作者与堂兄莲舫同游摄山时,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登高望远之景,下片写观景所思、所作。全词以“秋日”为题,描写了作者在秋日里登高望远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认丹崖翠巘影钩连,别有洞中天。”意思是说,我辨认出那丹崖翠嶂的影子勾勒着山峰相连,仿佛另有一个洞府中的天宇。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作者看到丹崖翠嶂的影子勾勒着山峰相连
【注释】 又:再度。潺潺:水声。 夜雨湿帘栊:夜深了,帘儿被夜雨打湿了,透着凉意。阑干:栏杆。 正:正是。眼波轻掠:指女子含情脉脉地凝视。眉痕浅映:指女子淡淡地描画着眉毛。 春深:春天已经过去。 无语:无言对泣。把手:手拉手。纵清斟:尽情喝酒。 莫:不要。漫:随便。伤:伤心,悲伤。憔悴:形容消瘦的样子。此意难任:这种心情难以忍受。 江头留滞:在江头停留。渐沾泥团絮:渐渐沾满泥土和柳絮。 明珠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