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流红去远怕看春,江南古离忧。况青芜萧索,瑶华珍重,欲寄无由。又是清明近也,旧火一时收。城角余寒恋,凄恻如秋。
准拟随花追步,倩谢堂燕客,密意绸缪。对东风无语,迷路梦中休。雨潇潇吴娘歌苦,但市园依旧接枫稠。人间世、此心安处,莫问渔舟。

【注释】

①强村先生:作者友人。

②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醉蓬莱》。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十句六平韵。

③江南:指南方。

④萧索:荒凉冷落。

⑤瑶华珍重:珍重如玉的琼花。

⑥清明:指清明节。

⑦城角余寒恋:城外的寒风依依不舍。

⑧谢堂燕客:谢安堂前燕子的宾客。谢玄曾筑谢安堂,燕居其中。后以”谢堂燕”为燕子的代称。

⑨市园:集市、园林。

⑩人间世:人世间。

【赏析】

本篇为作者友人强村先生逝世后所作。全词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上片先写清明时节春光明媚,然而自己却无心观赏,因为江南一带已入初冬。接着又写友人生前爱看琼花,如今却无法赠送。再写友人逝世后,清明时节的天气更令人感到凄凉悲切,城外的寒风也留恋不忍离去。下片回忆过去与友人在谢氏园林里赏花、品茶的欢乐日子。最后点明主旨,表示自己虽然身处人世,却心安理得,不问归途。

这首词是作者悼念友人之作。上片开头三句,写清明时节,春光明媚,但自己无心观赏,因江南已入初冬。次句紧接上文“怕看”二字,进一步写江南古都的离愁别绪,以及青芜萧瑟,瑶华珍重的感慨。“欲寄”两句写清明临近,旧时好友已经逝世,只好把思念寄托于吴娘的歌中。下片换头写自己与友人在谢氏园林里赏花品茶的欢娱情景。结尾二句说自己虽身在人世,而心无挂碍,不必去追问那渔舟何处。

此篇词风清婉,笔意深致。起首两句,写春天到来,百花竞放,但词人却无心赏玩;因为这时正是江南寒冷的季节,他怀念着逝去的故友。这两句既写出了季节的变化,又透露出词人的伤感情绪。“况”字一转,从“怕看”引出“怕见”,由“怕”到“惧”,感情更为深挚。“青芜萧索”,不仅写景,而且寓情于景,表现了词人对于故友的无限眷恋之情。接着,用“瑶华珍重”四字,点明友人生前喜欢珍视之物,并借物抒怀,寄托哀思。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瑶华”比作“珍重”的人,形象地写出了故友对自己的深情厚谊。“欲寄”两句写清明时节来临,故友已经去世。“一时收”三字,道出了词人在此时的心情:“旧火”即指故友生前喜爱的一种酒,“一时收”则暗示着这种酒业已不再生产,只能收藏起来,表达出作者对故友的缅怀。“又是清明近也”,“又是”表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又是清明节。“旧火”与“清明”两相对照,突出了清明节这个特殊时期。“城角余寒恋”一句,描写了城外寒风依依不舍,似乎要进入城中。这一句既是写景,又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楚之情。最后两句写梦中寻访故友的情景。“准拟随花追步”,是说准备跟随花朵一起追寻故友;“倩谢堂燕客”,是用谢安堂前燕的故事来暗喻故友的灵位就设在谢氏园林之中;“密意绸缪”是说与故友相聚时要谈心解闷;“迷路梦中休”,则是说梦醒时发现自己竟在梦中迷途,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怀念之深。

下片主要写自己与故友在谢氏园林中赏花品茶时的欢乐情景。“雨潇潇吴娘歌苦”三句,写雨中吴娘唱歌的声音十分悲苦,而词人却觉得十分悦耳,这正说明词人心情之愉悦。“市园依旧接枫稠”两句,是说谢家园林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貌,只是不知故友的灵座究竟在何方?“人间世、此心安处”两句,是全词的总结,也是全词的中心思想所在。词人认为人生世上,只要能够心安理得,哪里都是自己的归宿,不必去追问那渔舟何处。这是一首感伤之作,词人一方面悼念故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自己旷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