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端午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 罗绮照中流。 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 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 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 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 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 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 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 赏析: 《八声甘州·端午》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端午佳节,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写了节日中的热闹场面
【注释】 听:聆听;西风:秋风。短柄:指马鞭子,也指骏马。追锋:追逐马的飞鬃。千里:一千里地。揽高秋:即“揽辔长川”,意思是驾御着万里长城之南的长河水势,驰骋于辽阔的原野之上。长城,泛指祖国大好河山。饮马、射虎:都是古代用兵之事,这里比喻治理天下和征战四方。底事:何必。扁舟:小船。访朱虚馆:访古朱虚宫,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是西汉初年刘邦起兵的地方。朱虚虚馆,泛指古代名胜古迹。今古两闲鸥
抚婴倪儋耳路八千,襁负怎归来。只苍头黄犬,般散趯跳,水阻山挨。觅得浮家暂伏,蓬筚隐城隈。夜绩何时歇,灯烬频催。 注释:抚婴:抚慰婴儿。倪儋:指苏轼的堂弟,名坦之,字季陵。“倪”是其小名,这里用作昵称。 赏析:上片起句“抚婴倪儋耳路八千”,写作者对侄儿的抚慰之情。 “襁负怎归来”写侄儿被遗弃在路边。“襁负”,指包裹婴儿和小孩的东西,这里是比喻。这句说,你(苏轼)把孩子丢在路上,怎么还回来?
【赏析】 此词为怀人之作。上片写景。首三句写晚春景色,东风不喜放晴光,春雨连绵。次三句点明时令,“百五”指重阳节,重阳节虽无秋意但已近秋深。“归棹”即船桨,舟行至江心停泊。“浪啮船唇急”,浪涌船身,船儿颠簸不已。下片抒情,过片二句写夜来情景,似有钟声在耳畔响起,似见古戍临江、山远水长。“渐荒烟”,烟云缭绕,暮色苍茫。末两句写孤灯伴读,借以自遣。下片写情,写征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寂寞之情。“只孤灯
【注释】 剪:剪裁。生绡(xiāo):丝织品,一种薄而透明的绸缎。云垂:如云下垂。 敛秋眉:皱眉头。红栏几曲:指曲折的栏杆旁有几只红栏子。愁人影子:指愁人的影子。 烟柳:指柳树成荫。断肠:形容极度悲伤,心绪烦乱。 须信桑榆未晚:意思是说不要相信人已经老了,还可以有所作为。试近来筋力:试一试自己的精力如何。笑上扶梯:意思是说笑着登上扶梯。 新雁:即新飞的大雁。落霞: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天际。
【注释】 1.梅花:此词是一首咏梅词。词的上阕,写对梅花的遐想;下阙,写羁旅行役之苦和思归之情。全词语言清新,感情真挚。 2.东风:春风。 3.双树:指梅树。 4.粉墙:白墙。 5.深寒浅暖:形容天气多变。 6.消息心知:心里早有准备。 7.晓:早晨。 8.软语:柔软的声音。 9.檐西:屋檐之下。 10.堪叹:值得叹息。 11.羁旅:在外作客。 12.人孤花好:人孤独而花却盛开,比喻自己孤独无伴
【注释】 ①纤尘、碧天:指天空。纤尘,极细微的尘土。碧天,青天,指晴朗的天空。 ②滟(y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③苹末(fěi mò):指初生的水草。西风:秋风。 ④湖渌(lù):清澈如绿色的湖水。荡:摇动;轻鸥,小而轻盈的鸥鸟。 ⑤“夜永”二句:写夜深了。绿阴,绿荫,树木的影子。冰绡:像冰的薄纱。露气,指秋露。 ⑥金波:指月光。渡雁,指大雁南飞。为孰(wú)寄,为何要寄。边愁,指思乡之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即可。 此题要求学生赏析诗句的内容、手法及效果,并体会诗人的情感。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和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度”,越过,登上的意思;“夕风”、“阳关”是古代地名,这里代指江皋野宴之地和送别的地方;“三湘”即潇水与湘江,这里泛指湖南
【注释】 ①“荡岩”三句:点出地点是洞庭湖。洞庭,古称“震泽”,在今江苏省北部长江中游。“霏”字形容湖水波纹。②“叹风流”三句:感叹东晋王谢诸家的风流遗迹已荡然无存,只有湖山的灵气还留有痕迹。③“一镜”二句:湖面倒映着吴地的波浪,花雨洒落洗去了昔日的蛮腥之气。④“片石”三句:指当年西施沉入太湖后,留下遗痕,成为吴越故国的一片兴亡之恨(意即“恨”字)。玉轸,指古代乐器笙上的玉制弦轴
【注释】 唤吟边、瘦月替珠灯,扶魂上西楼。叹芳时俊侣,尊前掇送,坠梦难收。又是黄华劝客,须插少年头。一夜凉风思,绿减汀洲。 笛外乱峰无语,甚秋肠寸裂,还听吹秋。想湖亭多宴,歌泪迸波流。自销凝、断襟零佩,剩水云、冷社两三鸥。休重倚,画栏高处,残醉题愁。 【译文】 在西边的楼上呼唤着吟咏的人,用瘦月代替珍珠般的灯光,扶着我的灵魂登上西楼。感叹美好的时光里英俊的伴侣,酒桌上被人们举杯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