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吟边、瘦月替珠灯,扶魂上西楼。叹芳时俊侣,尊前掇送,坠梦难收。又是黄华劝客,须插少年头。一夜凉风思,绿减汀洲。
笛外乱峰无语,甚秋肠寸裂,还听吹秋。想湖亭多宴,歌泪迸波流。自销凝、断襟零佩,剩水云、冷社两三鸥。休重倚,画栏高处,残醉题愁。

【注释】

唤吟边、瘦月替珠灯,扶魂上西楼。叹芳时俊侣,尊前掇送,坠梦难收。又是黄华劝客,须插少年头。一夜凉风思,绿减汀洲。

笛外乱峰无语,甚秋肠寸裂,还听吹秋。想湖亭多宴,歌泪迸波流。自销凝、断襟零佩,剩水云、冷社两三鸥。休重倚,画栏高处,残醉题愁。

【译文】

在西边的楼上呼唤着吟咏的人,用瘦月代替珍珠般的灯光,扶着我的灵魂登上西楼。感叹美好的时光里英俊的伴侣,酒桌上被人们举杯挽留,但美好的梦境却难以留住。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劝客人喝酒,应该插上年轻的头发。一夜之间清凉的风吹过,绿树减少,汀洲上的芦苇也减少了生机。

从笛声中听到乱石山峰沉默不语,多么令人感到心肠一寸寸地断裂,还听着那秋天的声音。想象湖边的亭子举行宴会,歌声和泪滴溅起波涛。独自沉浸在沉思中,断然离去,留下零落的佩玉。只剩下湖水和云影相伴的两三只野鸭。不要再度依靠栏杆高处,残余的醉酒和忧愁。

【赏析】

《八声甘州·唤吟边、瘦月替珠灯,扶魂上西楼》是宋代辛弃疾的词作。词作以西楼为背景,写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此词上片写登楼所见。“唤吟边”,点出登楼之意。“瘦月”句,写月光如珠,照在楼上。一个“扶”字把人扶上楼的动作写得十分传神。“芳时俊侣”,即良辰美景中的知心朋友,指自己与好友共饮欢叙的美好时光。“尊前”二句,承上“芳时俊侣”,写饮酒饯别的情景:酒杯相送,美酒难消,美好梦已难续留。“又”字下得极妙,表明这是又一次这样的经历。“黄华”,菊名。“黄华劝客”,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殷勤款待。“须插”,必须插上。“少年头”,指年轻人头上的花饰,这里代指年轻的朋友。《世说新语·容止》载:晋明帝问王长史:“阿奴比世有何俊才?”王曰:“少时应有盛才,只是薄德,故大堕耳。”王僧虔《论书》亦云:“子敬(王献之)虽专工于书翰,管宁何得独超卓?今之少年,喜学草书名迹,流漫不还,以拟君子,亦以况卿邪。”可见“少年头”即指年青的朋友。《楚辞·九歌·少司命》:“欲从灵修兮游仙,秉余辔兮驱车。”王逸注:“言欲使吾执辔持策,将吾舆驾,而往游于天庭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余不忍为此态也,犹思慕其人,欲见之,卒不可得。”这里的“须插”也是说必须插上花饰才能去赴约会。以上几句写友情,感情深挚真挚。

下片转写登楼所见景色。“一夜”二句写秋风萧瑟,吹动湖上的芦苇;“绿减”,谓绿色减退,暗喻人的衰老。这两句写登楼所见之景。“笛外”三句写山色空蒙,使人思绪万千:“乱峰无语”,山峦起伏,郁郁苍苍,没有言语,似乎也在叹息人何以至此;“甚秋肠寸裂”,秋天的天气使人感到悲愁万端,心肠好像被扯成一寸一寸;“还听吹秋”,仍能听到秋风的声音。这四句写登楼所见之景及所感。以下三句写登楼所见之景及所感:想湖边的亭子举行宴会,歌声和泪水溅起波涛;自我沉思,断然离去,留下了零落的佩玉;只有湖水和云影相伴的两三只野鸭。这三句写登楼所见之景及所感。结拍二句:不要再度依靠栏杆高处,残余的醉酒和忧愁。“残醉”二句写词人酒后登楼所见景色及所感。

此词通过登楼所见之景及所感来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构思精巧,情真意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