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婴倪儋耳路八千,襁负怎归来。只苍头黄犬,般散趯跳,水阻山挨。觅得浮家暂伏,蓬筚隐城隈。夜绩何时歇,灯烬频催。
郑重青毡故物,听书声乍绩,杼影长陪。说劬劳往事,风木有余哀。莫更提、万钟五鼎,念家山、鹤影一徘徊。泷冈表,何时磨泐,照耀珠崖。

抚婴倪儋耳路八千,襁负怎归来。只苍头黄犬,般散趯跳,水阻山挨。觅得浮家暂伏,蓬筚隐城隈。夜绩何时歇,灯烬频催。

注释:抚婴:抚慰婴儿。倪儋:指苏轼的堂弟,名坦之,字季陵。“倪”是其小名,这里用作昵称。

赏析:上片起句“抚婴倪儋耳路八千”,写作者对侄儿的抚慰之情。

“襁负怎归来”写侄儿被遗弃在路边。“襁负”,指包裹婴儿和小孩的东西,这里是比喻。这句说,你(苏轼)把孩子丢在路上,怎么还回来?

“只苍头黄犬,般散趯跳”,写侄儿被抛弃后的情景。“苍头”,奴仆名。“黄犬”,狗的颜色。“般”,跑的样子。这句说,只有那个叫黄的狗还跑来跑去,表示孩子的可怜。

“水阻山挨”,形容孩子被抛弃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水阻”,水路阻隔。“山挨”,山路险峻。这句说,因为水路阻隔、山路险峻,他不能回家。

“觅得浮家暂伏”,写苏轼到处寻找侄子。“觅得”,寻得。“浮家”,漂泊不定的人,即流民。这句说,虽然寻得了漂泊不定的流民暂时寄居下来,但那地方又偏僻又简陋。

“蓬荜隐城隈”,写苏轼的侄儿栖身于简陋的住所。“蓬荜”,用蓬草做门,荆条编成的篱笆当墙,十分简陋的房子。“隈”,“山沟”。这句说,他的住处很简陋。

“夜绩何时歇,灯烬频催”,写苏轼为侄儿操劳。“绩”,纺织。“灯烬频催”,意思是灯芯已燃尽多次催着点。这句说,我晚上纺线到天明,灯烬都烧了好几次了。

“郑重青毡故物”,写苏轼为侄儿置办衣物。“郑重”,郑重其事。“青毡”,指青色的毡子。这是给侄儿准备的衣服。“故物”,过去的旧事。这句说,我郑重其事地为侄儿置办了衣服。

“听书声乍绩”,写苏轼为侄儿读书识字。“乍”(zà),刚刚。这句说,我正在听侄儿读书识字呢。

“杼影长陪”,写苏轼为侄儿织布缝衣。“杼影”,织布机的影子。这是给侄儿准备的生活用品。“长陪”,长期陪在一起。这句说,我织布机的影子常常陪伴着他。

“说劬劳往事,风木有余哀”,写苏轼回忆过去养育侄儿的艰辛之事。“劬劳”,勤劳操劳。“风木”,指父母年老体衰,儿子思念父母而悲伤的心声,这里借指自己的内心感受。这句说,我在想,以前养育你的那些艰难困苦的事,你还记得吗?

“莫更提,万钟五鼎”,写苏轼劝慰侄儿不要贪恋荣华富贵。“万钟”,古代一种高官俸禄的标准。“五鼎”,古代一种祭祀用的礼器。这里泛指高贵的职位和丰厚的待遇。这句说,不要再谈什么荣华富贵了,我现在过的是贫苦生活。

“念家山,鹤影一徘徊”,写苏轼思念家乡。“家山”,家乡。“鹤影”,代指苏轼自己。这两句说,我想我的家乡,就像一只孤独的白鹤在徘徊一样。

“泷冈表,何时磨泐,照耀珠崖”,写苏轼思念家乡并希望子孙能够光宗耀祖。“泷冈”,地名。相传为诸葛亮后裔居住地。“磨泐”,磨去侵蚀的痕迹,使文字清晰明白。“珠崖”,今广东海南岛一带。“照耀”,明亮照耀。这句说,我思念家乡,盼望子孙能光宗耀祖,让家乡像明亮的珠崖一样照耀四方。

整首词通过苏轼对侄子的关怀和怀念,表达了他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