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冀
【注释】 月落窗牖白,日出东南隅。 披衣茅檐下,稍觉四体舒。 故山邈千里,永念先人庐。 晨夕庇风雨,少小之所居。 别去逾十年,岂但园田芜。 齿发日衰暮,天意谅何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告别后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告别前,对友人进行了深情的慰勉,希望其能珍惜时光,早日功成名就。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联“月落窗牖白,日出东南隅”描绘了夜晚和清晨的景象
【译文】 美玉内藏荆璞,卞和三次献宝,泣涕泣血;宁戚敲击大吕角,深夜仍想商歌。自古以来不遇贤才的人很多,百年如水上的浮沤,万事如风中的花。现在只好对酒言欢,不饮该当如何? 【注释】 1. 韫:藏。 2. 三献泣卞和:春秋时,卞和发现一块美玉,献于楚王,楚王砍其左脚,说这是块石头,又砍其右脚,说是块木头。卞和抱璞大哭于楚山之下,后被识为宝玉。 3. 中夜犹商哥:比喻宁戚击鼓求见齐桓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技巧以及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并赏析”,然后是读懂诗的内容,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注意理解诗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本诗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节选。全篇以“止足”为中心,从人到物,层层展开,用典多而贴切,议论自然,语言质朴。 首联“劳生无百年,知止乃逸豫”:人生在世不过百年
生世岂不长,少年忽已老。 况复涉忧患,余生仅能保。 注释:人生在世岂能长久?但如今已经年事高迈,忽然间就感到衰老了。何况又遭受忧愁和患难的折磨,我剩下的时光也仅仅是苟延残喘了。 客乡风土殊,水火异湿燥。 百事每随人,五更起常早。 宁能逐声利,冰炭置怀抱。 有酒陶一觞,身外无复道。 注释:客居他乡风俗人情大不相同,这里的水火气候与故乡迥异,让人感觉难以适应。生活中的种种事情都随着人的喜好变化
杂诗二首其二 人生天地间,每向忧患老。 自非秉明哲,盛名安足保。 忆君堂前柏,我儿发未燥。 蹉跎两鬓衰,立身恨不早。 而中恐无闻,柏今已合抱。 草木本无情,此意向谁道。 注释: 1. 杂诗二首其二:指《杂诗》中的第二首。 2. 人生天地间:意思是说人生短暂,只有短暂的时间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 3. 每向忧患老:意思是常常因为忧虑和困难而感到衰老和疲惫。 4. 自非秉明哲
【解析】 “我昔少年日,无事幸休居。佩弦戒性缓,每师董安于”是说过去年少的时候,没有什么烦心事,所以可以悠闲地居住。佩弦,指佩带琴弦;戒性缓,指克制性情不急躁。董仲舒(前178~前104年),西汉思想家、文学家,今山东人。字少公,后世称董子。他主张君权神授,提出天人感应的灾异政治学说,为西汉王朝所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对汉武帝影响很大,被推为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此联意谓年轻时无所事事,可以悠然自得
【注释】 仲冬:农历十月。长淮:指长江,因水深波阔,故称。滉(huàng)荡:水波动荡的样子。所知:知识、见识。佳侣:好的伴侣。乃谐:于是得到。夙(suǒ)所期:以前所期望的。忆昨:回想过去。辞京国:告别京城。与子:和您。适:往。同时:一同。参差(cēn cī):参差不齐。首路:上路。会(huì):遇见。举觞(shāng):端酒杯。更相属:相互劝酒。不辞:不必推辞。聚散:聚合离散。安:怎么。足
【注释】 扶桑:传说中的日出处,即东方的太阳。 流光:流彩,指日光。 若木:神话中的一种树木。 射蒙谷:指日光在蒙谷(地名)上反射。 瀛海:大海,此处泛指南海。 半夜:指夜晚。 龙衔烛:传说有龙从天上衔着火把下到地上照明。这里以龙喻明月。 【赏析】 《读山海经二首》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写的一组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诗写东海之东有一片辽阔无垠、神秘莫测的地区,那里居住着一个名叫“北荒”的国家
【译文】 少时不追求荣华富贵,心中只想着隐居丘岭。 结庐在幽深古涧边,栖身嘉树之下林中。 南面轩窗迎朝阳,北面窗户纳夕光。 门外没有车马的踪迹,室内有弹琴的雅乐。 良朋好友按时到来,清谈古今之谊。 秋日秫田已熟,浊酒可斟。 采摘园中蔬菜,持钓清溪旁。 欢饮共度此乐,欢乐过后非我愿当。 【注释】 效陶彭泽:效仿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诗人,曾隐居田园,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少无簪组念:少时
注释: 杂诗二首其一 天运无停轨,寸管未易量。 适见牵牛中,短日已在房。 招摇指东壁,辽辽夜未央。 忆昔初别君,春日甫载阳。 徘徊岁云莫,郁结愁我肠。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大历二年(767)。诗的起句“天运无停轨,寸管未易量”,意为天地间没有停息的运动,就像尺子一样难以度量。接着诗人用“牵牛中,短日已在房”来形象地描绘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