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邦奇
长安月·骊山 望骊山秦宫,凌汉周火连天。到如今、繁华理瓦砾,恩爱付尘烟。 周家长,秦家短,眼前一样凋残。叹温泉玉娥,参乘翠辇呜銮。到如今、西风吹水冷,孤月照沙寒。飞霜楼,明珠殿,无人更倚朱阑。 此词通过描写骊山的昔日繁华与现今荒凉,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骊山的描绘和对比,词人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短暂
月娟娟,空上海棠枝。 译文:明亮的月亮高悬在天空中,映照在海棠树的枝丫上。 注释:月娟娟,明亮的月光。 风瑟瑟,催残杨柳丝。 译文:微风吹动着树枝,柳树的嫩叶被吹得凌乱。 注释:瑟瑟,形容微风的声音。 露零零,易落梧桐泪,倚西楼,看雁归。 译文:清晨的露珠零零散散地挂在树叶上,仿佛是梧桐叶上的泪水。我靠在西楼观看南飞的大雁。 注释:露零零,露珠晶莹剔透,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叶子上。梧桐泪
驻马听春思 春天的思念,依依不舍。春风习习,春天的白天似乎更晚了。他游玩在春天里,杜甫却喜欢春天的到来,又担忧春天的离去。 沉醉于春天而不觉自己的鬓角已如丝般苍白。向那盛开的海棠花询问春天的消息,燕语莺啼。 碧阑干外,春光几许。 注释:驻马听:停下马来聆听。春思:对春天的思念之情。依依:依恋。和风:温和的风。春昼迟:春天的白天似乎更晚了。耽春:沉湎于春天。不觉:不觉间。鬓如丝
【注释】 永遇乐·妾薄命:此为一首咏物词,借花喻人。 莺舌轻调:莺歌婉转,声音清脆悦耳。莺,黄鹂的俗称,其声如歌。“莺舌”,比喻女子的歌喉。“莺舌轻调”,形容歌女歌声婉转,如同莺儿啼鸣一般。 燕泥新缀:燕子筑巢,新泥未干。燕泥是燕子筑巢时衔来泥土,用以粘结窝材。“燕泥”比喻女子新近与情人相聚,尚未久别。 蝶梦先醒:蝴蝶梦中醒来,意谓女子刚刚入梦便被惊醒。“蝶梦”喻女子之梦幻情缘。“先醒”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中秋月,分别了舍弟。同在天涯君归也。 日暮长途,炎热难耐,孤馆泊谁家? 芦沟桥下,望灞陵、一样销魂,塞水流沙。 月满蒹葭飘零也。 渭水川川,秦山叠叠,无奈岭云遮。 迢迢今夜。想池塘、客梦岑岑,还绕京华。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诗人在中秋之夜与舍弟分别,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明月”为线索,通过对月光、流水、山峦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愁绪
【解析】 1. 题干要求“赏析”,是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对整首诗作全面、深入的分析鉴赏。 2. 此词上片写春去春归,下片写塞雁飞来,寒鸦满树,表达了词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3. 全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 【答案】 注释:再过重阳节。初去时春风温暖,绿柳依依;重又回来,已是深秋,细雨纷飞,黄花凋谢。天边几声悲凉的雁叫,庭院前落满了成群的乌鸦。 译文:刚刚离去,春风拂面,柳枝青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的内容,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 本诗首联“万里久淹海峤,一官又到春初”是说由于长期居住在海边的盘石县,所以对于海峤的景色特别熟悉;如今自己刚刚来到这个地方不久,又到了春天,自然觉得十分新鲜,这两句写诗人对海峤的熟悉以及新到任后的新奇感受。颔联“花鸟更添客思,云山还滞乡书”意思是说:花儿、鸟儿更加增添我的客居之思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对诗歌进行赏析。 (1) “落日旌旗摇曳”:写夕阳西下,旌旗招展。旌旗,古代军队用来指挥或标志进退的布幕,这里指战旗。摇曳,摆动。 (2) “晚风鼙鼓填喧”:晚风吹动着战鼓声
【释义】 盘石:山名。盘石道:即盘石驿道,为古代官道。南荒:南方边远之地。寒多:指寒冷天气多。盘石:山名,在今陕西渭南县西南。盘石驿道:古时官道名。桃花:这里泛指春天的景色。未□(zhòu):开,展开。长安:指唐朝京都长安。春色如何:春天的景象怎么样?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途见闻的小诗。诗人由“盘石道”联想到南方边远地区,那里气候炎热,而此地却是“寒多”,所以觉得奇怪。接着写自己所见
【诗句释义】: 1. 珠帘卷。楼外春愁无限。雨过荼蘼春色减。落红惊满院。 珠帘卷:形容帘子被风吹起的样子。 楼外春愁无限:春天在楼外,愁思无法排解。 雨过荼蘼春色减:雨后花朵凋谢,春意也减少。荼蘼花是春天的使者,这里指春天的气息已经减弱。 落红惊满院:花瓣落下的声音惊动了整个院子。 2. 枝上燕慵莺懒,谁与韶光为伴。烟柳丝丝迷望眼,阑干空倚遍。 枝上燕慵莺懒:描述燕子和黄莺都懒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