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启
【诗句释义】: 1. 英气:英勇的气质。 2. 青州:古代地名。这里指益都,今属山东省。 3. 沧溟:大海。 4. 泰岳:泰山。 5. 营丘:即营丘山,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北。 6. 管晏:春秋时期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齐相国。曾为相多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后遭排挤,退而著书立说,与鲍叔牙、晏婴齐名于世。 7. 道而今人物更风流:现在的人,比历史上的名人更加有才华。 8. 磊落曝书公子:磊落
南乡子二阕 其一 蜀道古来难。数日驱驰兴已阑。 石栈天梯三百尺,危栏,应被傍人画里看。 两握不曾乾。俯瞰飞流过石滩。 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馆青灯夜更寒。 译文: 蜀道自古以来就非常艰难,经过几天的奔波,我的兴致已经消磨殆尽。在陡峭的高岩上修建的栈道,有三百尺高,站在栏杆边仿佛可以一览众山小。 我曾经握过两次手,但是从未真正干燥过。我俯瞰瀑布从高处飞流而下,越过山石滩。傍晚时分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这首诗里,对独吉经历的人品才学,以及他将来的前途和作用,寄予很高的期望,并作了热情洋溢的歌颂。 (1)麟凤有名人不识,一出端能瑞中国:麒麟凤凰这样的神异之物,人们还不认识;一旦出现,就预示着国家太平。 “麟凤”二句,用“麟凤之瑞”比喻人才能出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麒麟、凤凰一样的杰出人物,人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一旦出现了,就象征着国家的太平。
【注释】 1. 蔡茂先御史:即蔡京,字元长,宋高宗时宰相。后以“蔡茂先”称其。 2. 种德堂:指蔡京的宅第。 3. 人间种德如种树:比喻人世间的善行就像种植树木一样,需要时间来培养,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 培植日久生辉光:比喻人的善行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积累,才能展现出美好的品质和成就。 5. 吾侪未达感应理:指作者等人未能完全理解或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6. 风水萦肝肠
【注释】 出秦关:从陕西秦岭以东进入四川。 竟日:整日。 蚕鱼开国地:指四川。 跻攀(jīpān):攀登。 行尽千山复万山:走了遍山山。 归辔动欢颜:回马时,高兴地笑。 江路梅花笑往还:在江路上看到梅花而高兴。 稚子:小儿子。 痴顽:愚笨,不灵巧。 好把虚名付等闲:好让虚名抛到一边。 【译文】 十月出了陕西秦岭以东地区就进入四川了 一直走到夕阳沉沉暮霭重重之间
在理解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曹伯启(1255—1333),元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字士开,砀山(今属安徽)人。他在元世祖至元中被荐为冀州教授,累迁至集贤侍读学士,后出任御史台侍御史,并出浙西廉访使等职。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尤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遗经兀兀穷朝莫":指在忙碌的生活中,仍不忘学习经书。 2. "提要必钩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型是高考常考的题目类型,在鉴赏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字词进行分析,同时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作答。 “山禽似说归何莫”,意思是:山中的鸟儿好像在说着什么,你为何不回去呢?“似”通“视”。“归何莫”意为“为何不回去”。诗人以山禽自喻,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不学三馀思董遇”,意谓:不想学习那多余的时间来考虑董遇之事。“思董遇”指“想当官”。诗人不愿为功名所累
【注释与赏析】 《水调歌头·次复初韵》是南宋爱国词人文天祥的组词作品。该词上片写自己厌倦奔走,希望归隐山林,下片抒写自己对仕与隐的矛盾思想及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语言平实,意境苍凉,风格沉郁,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诗词原文: 山林隐君子,无意事王侯。 天戈一日南指,多少贾胡留。 不效熊舒龟息,却羡蝇头蜗角,我亦滞南州。 十载厌奔走,赢得雪飞头。 苦思归,归未得,恨悠悠。 身世何物
寿乔令 作者:李白 注释: 桃红春律仲,熊罴一夕占佳梦。——桃花烂漫,春天到来的时节,诗人在梦中见到了雄壮的熊罴; 崧岳钟英积善家,英材堕地真梁栋。——嵩山孕育了杰出的英才,他们出生时就如同栋梁之材; 万里云途早致身,牙绯济济照青春。——有志之士早早就踏上仕途,才华横溢的人如云般聚集在一起; 当年东鲁蝗逾境,此日南山虎避人。——当年饥荒,蝗虫越过国境;今日太平,虎豹都避开了人群; 玉树芝兰寿觞举
【注释】 送赵彦诚:这首诗是赠给朋友的。赵彦诚,即赵子固,字彦诚,宋元时期济南人,曾任御史中丞。宦游:在仕途上辗转。岩廊:官署的廊下,指朝廷。豪英:有才德的人。相从:相处。奋身:奋起奋发,有所作为。齐东城:齐国的东都城,这里借指朝廷或官场,以表明自己要为朝廷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东方:指南方。钟英灵:聚集英才贤士。人材济济:人才济济,指人才众多。怀忠贞:怀念忠诚正直的品质。赵君:指诗中的赵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