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经兀兀穷朝莫,月窟天根有真遇。
何为提要必钩元,殆似立家须厩库。
终期太史开盲聋,肯效扬朱泣岐路。
相逢衮衮劝时妆,墙角檠抛书养蠹。
在理解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曹伯启(1255—1333),元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字士开,砀山(今属安徽)人。他在元世祖至元中被荐为冀州教授,累迁至集贤侍读学士,后出任御史台侍御史,并出浙西廉访使等职。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尤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诗句释义及译文:
“遗经兀兀穷朝莫”:指在忙碌的生活中,仍不忘学习经书。
“提要必钩元”:强调抓住要点的重要性。
“殆似立家须厩库”:比喻建立家庭需要足够的资源和财富。
“终期太史开盲聋”:期待最终有智慧之人能开启视听,消除无知。
“肯效扬朱泣岐路”:表达对那些愿意舍弃小利,成就大义的人的赞赏。
“相逢衮衮劝时妆”:形容人们忙于打扮迎接时尚潮流。
赏析:
曹伯启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学问、人生哲学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首句“遗经”不仅表达了学者们对知识的渴求,也暗含了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之中,也不能忘记学习和追求真理的决心。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何为”“殆似”等词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于如何平衡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看法。
诗中的“终期太史开盲聋”,反映了诗人对真正有智慧之人的期待,他们能够超越表面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而“肯效扬朱泣岐路”,则是对那些能够放弃小利,为了更大的正义而选择艰难道路的人们的高度赞扬。
最后两句,“相逢衮衮劝时妆”,描绘了一幅繁忙的社交景象,人们在忙于打扮自己来迎合时代潮流。这种描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过度追求外在美的行为的担忧。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知识的回顾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和批判。曹伯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丰富和立体的文学世界。